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热点聚焦
应继续扩大高校村官专业规模 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
时间:2009-10-28 14:30:14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游侠
农村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人才。农村需要大量有知识、有文化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是一项着眼于长远的举措,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战略决策。从大学生中选拔一些人到农村去担任村干部,既可以缓解农村高素质的青年文化人才不足,又可以培养、锻炼新一代的大学生,使他们尽快成长,还能缓解大学生就业的沉重压力。
从上到下,一系列优惠政策也使当“村官”成了大学生就业的热门选择,许多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也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不少大学生“村官”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一些应聘“村官”的大学生都是非农专业,加上又是从“课堂理论”直接到“地方实践”,知识专长和能力与“村官”的岗位需要甚不适应。基层工作经验欠缺,不懂农业、不了解农民、学非所用,也是造成大学生“下得去”,“留不住”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对“大学生村官”的一份调查显示,有34%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表现不太满意,认为实践能力欠缺;有72%的大学生则认为自己一直没有找到发挥作用的载体和平台,所学知识用不上;而有57%的村干部认为应该教育引导大学生掌握农村工作方法,培养他们与农民的沟通能力及如何推进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的技能。
新农村建设仅靠以往的老经验,仅凭现代的管理理论还不够,需要既懂现代经济管理,又了解中国农村实情、具备实际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设立“村官专业”,针对农村干部的特点和农村工作的实际,对学生进行农村政策法规、现代管理、农业专业知识、实践锻炼等方面的系统教育,能让有志于“村官”的大学生的所学适用对路,保证其将来担任“村官”时能很快“入轨”,迅速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中国有8 亿农民,是农业大国。可很不相称的是,真正的农村管理人才却十分稀缺,大学里也鲜有与农村管理相关的专业。作为教育部门和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应该立足于社会需要。河南农大开设“村官”专业,无疑是顺应形势之举措,是有益的尝试。但单靠一个河南农业大学开设培养“村官专业”,显然远远满足不了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我们期待更多的高校设相关的“村官专业”,共同支撑起农村基层工作管理人才这一培养目标。
当然,如何让“村官”专业的课程更具有系统性、针对性,使大学生在农村能“用得上,用得着,用得好”,教育部门还需要进一步摸索;如何助推这些大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走上“村官”岗位,政府也应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让“村官”专业办好、办实、办出效果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