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热点聚焦
不能以“没有编制”忽悠大学生村官
时间:2009-10-28 14:30:33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山人
1999年,广西出台文件选拔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村组织挂职,并承诺挂职两到三年后可通过考试择优录用到政府机关工作。如今,来宾市兴宾区201名选拔生在服务10年后却面临解聘辞退,当地人事部门的解释是“没有空余编制”。
   尽管记者在报道这批选拔生去留问题时,用了一个中性词汇“困局”,然而笔者倒更愿意将其直接定性为“骗局”。真的没有编制吗?套用小品《不差钱》中的话说,“这个可以有”。事实上,就在选拔生被拒之门外的同时,他们挂职的乡镇先后有113人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事业编制,其中半数为乡镇官员亲属。显然,没有编制只是一个不攻自破的借口,这201名选拔生们是被不折不扣地“忽悠”了一把。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去农村挂职锻炼不失为一条出路,一方面为广大农村提供高素质的实用人才,同时也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实现了社会和个人的“双赢”。
   政府的良苦用心拳拳可见,但在现实操作中,保障大学生村官待遇的“好经”却被一些歪嘴和尚念歪了。面对记者的采访,兴宾区委组织部负责人将“择优录用到乡镇机关”解释为“可以安排,也可以不安排”。也许,当地只是把大学生村官看作“好用不贵”的临时工,而压根就没想安排。否则,怎么会置事业单位“逢进必考”的规定于不顾,置“通过考试优先录用”的文件于惘然,一手大打“没有空余编制”的“太极拳”,一手悄悄安排官员的亲属上班,甚至冒领大学生村干部的工资?不能否认,许多大学生投身农村并不是冲着种种“优惠政策”,而是怀着青年人的朝气和热忱,希望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社会贡献力量,然而,在缺乏有效的利益保障,随时有可能遭遇“辛辛苦苦干几年,一下回到毕业前”的命运时,这份****又能保持多久呢?长此下去,势必将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在报考时犹豫不决,而任职的村官也会“身在曹营心在汉”,将时间和精力用于寻找别的出路,而无暇带领乡亲建设新农村。这对于国家和个人而言,无疑都是一种损失。
   眼下,国家将大学生村干部上升到国家人才战略高度,提出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大学生村官到基层锻炼。要想使这一战略切实发挥作用,就必须吸取此前的教训,加强对大学生村干部待遇落实情况的监督,避免“好经被念歪”。今年,天津选聘400名大学生村干部,当地在制定保障政策时就明确规定,“各农村区县要拿出1/3左右的职位,用于招考本区县合同期满的在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合同期满3年内报考本市高校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这种量化规定更为公开透明,有利于杜绝了弄虚作假、浑水摸鱼行为,值得更多的地方效仿借鉴。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