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乡村知识
新农村建设与土地整理同步 旱塘村土地高效节约利用
时间:2010-05-11 08:58:41来源:作者:冯远
     在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的乡村,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到土地资源管理结合点,达到可持续发展?赣县江口镇旱塘村作出解答。该村新农村建设与土地整理同步进行,通过农用地、建设用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大缓解了土地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截至目前,该村土地整理项目投资达1000万元,总面积达9600亩,空心房拆除复垦90亩,新增耕地258亩。     旱塘因“晴三天干旱,雨三天成塘”而得名,人口1256人,人均耕地不足0.5亩。未利用土地少,土地承载力沉重,此外由于地势低洼,该村防涝保收任务十分艰巨。随着农民改善住房、发展规模生产的积极性高涨,导致农业、住房建设用地居高不下,耕地消长失调,土地总需求与总供给矛盾日益突出。针对这些情况,旱塘按照“规划引导、整体推进、突出主体、彰显特色”的工作思路,以规划为龙头,以村庄整治为抓手,以节能环保理念为引导,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中,该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组干部会议等方式,让村民参与,使规划贴近民意、贴近实际,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该村一手抓节流,一手抓开源。在农民建房上,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以集中建房为主,突出以“三个一”的模式推广新户型,即每户新建房户都有一份规划图,一份协议书和一张新户型图纸,力求走出父辈建、后辈拆的怪圈。旱塘垇子下新村把拆开来的3000多平方米的老宅基地,通过内部调剂、内部平衡的办法,规划了一个农民建房集中安置点,整个建设点内共有36户农民在按照规划和新户型建房。全村共拆除空心房2.6万平方米,新增建设用地7600平方米。     该村按照“田、水、路、林、村”全新思路,做到土地整理与村庄整治同步进行,根据土地资源现状,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果则果,做倒地尽其利。旱塘逾四成耕地是易涝低产地,遂规划发展水面养殖120亩,甜叶菊200亩,达到治水、清淤、洁净和造地目的。该村加大荒山荒坡治理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规划加工橙基地4000亩。树立惜地如金的理念,引导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苗圃等100余个。该村还依托原有竹木资源,分别建立了香樟园、义竹苑、求知园和感恩亭等景观,村庄建设呈现园林化特色,并建立土地管理台账,做到流转有序、消长协调、确保长效,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巫兴燕、华荣、刘福林)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