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水温适宜是鱼生长地好时期,特别是对规格较小、体质较差地鱼种,正是催肥季节,养殖户必须实在加强对鱼种地培育。
一、消毒清塘,转入新池
培育鱼种地老鱼池,经过春夏几个月地饲养,水质逐渐老化,溶氧与饵料生物减少,致病微生物增多,会使鱼种生长停滞。草鱼种在这样地老水池里更易患病。此时应将鱼种转入新池,强化培育。在水源缺少地地方,可利用原有鱼池地水,多拉几次网,将鱼种全部转出后,每亩用30~40公斤生石灰消毒,用惯例方法培肥水质后再投放鱼种。
二、大小分养
鱼种要按不同规格调整分养,做到同池所放鱼种规格一致。由于规格大的鱼种食量大,抢食力强,如同时放有小规格鱼种,则小鱼会因得不到足够饲料而体质下降。16厘米以上的鱼种,可投放成鱼池套养,偏小鱼种需专池培育。
三、适当稀放
秋季育出规格较大鱼种,是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的重要一环。应根据水面大小、水深等条件合理稀放,促进鱼种生长。水深1.5米的池塘,亩放7~8厘米鱼种4000~6000尾,饲养至年底体长可达13~17厘米。
四、科学投饵
秋季气候稳定,水温昼夜变化小,鱼种摄食量大,生长迅速,必须保证饲料供应。在以食草鱼种为主,搭配鲢、鳙鱼的鱼种池,应以投青饲料为主,适当投喂精料。每天每万尾草鱼种投喂小浮萍、嫩旱草或水草70~90公斤,精饲料1.5~2.5公斤。先投青饲料,后投精饲料,以避免草鱼与其它鱼争食。投饵要做到保质、定量、定时、定位。对混养的鲢、鳙鱼需定期施肥,每10~15天施肥1次,每亩施经过发酵的人畜粪70~90公斤。池水透明保持在30~35厘米。以鲢、鳙鱼种为主,搭配草鱼的鱼种池,应以施肥为主,投饵为辅。除施基肥外,每隔5~10天施追肥一次,每亩施腐熟人畜粪80~100公斤。同时,每天每万尾鱼种投精饲料2~4公斤,对搭配的草鱼,在投精饲料前每万尾草鱼投青饲料60~90公斤。
五、坚持巡池
鱼种培育期间要坚持每天巡池,观察鱼摄食与生活情况,注意水质变化,勤换新水,每周加换新水1次。食场要经常清扫,及时捞除残渣剩饵,每半月在食场周围用漂白粉0.5公斤加水泼洒,定期投喂药饵,最好每月2次,每次连续喂3天。发现病鱼、死鱼要及时捞出深埋,同时进行诊断,给予药物治疗。
六、科学防病
每天察看池鱼地吃食和活动状况,留神水质变化,勤换新水,通常每周换新水1次,每次换水10~15厘米。以培育草鱼为主地鱼池,更要保持水质清新,及时捞除残渣剩饵,常常刷洗食台,每隔半个月左右用漂白粉消毒食台,定期在食场四周用漂白粉、硫酸铜等药物挂篓、挂袋防止避免鱼病。发觉鱼病、死鱼要及时捞出检查,用药物预防治疗。
出处: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新风种养协会
作者:洪雪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