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乡村知识
秋季水产高效安管三措施
时间:2010-10-13 16:22:33来源:作者:

 

 

一、水质调控

随着养殖动物的生长,池塘中相对密度增大,水体残饵、排泄物、水草老叶腐烂,会消耗大量氧气,又会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氨氮累积增多,PH值下降,极易造成浮头泛池。因此:

1、要及时换水。换水要少量多次,要吸取中上层水,以增加浮游生物种类,防止和减少兰绿藻的滋生形成“蓝淀水”。

2、要施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EM菌液等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以降低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过高等因素对水体造成的危害。秋季河蟹池塘应逐步加大换水量,少量多次,边进边排,防止水位过高造成水草浮起死亡农业,并每隔10天左右,泼洒1次生石灰,增加池水钙质,用量5公斤/.米,保持池水PH7.8~8.5,透明度30厘米~40厘米,利于蟹壳增厚增硬,促使健康生长。

二、饲料投喂

常规鱼投喂要提高饲料质量,日授喂量为在池鱼体重的5~6%;虾饲料中动物性饲料要求占60%,日投喂量是在池虾体重的7~8%;河蟹增加荤性饲料比例,河蟹饲料动物性饲料占65%,日投喂量是螃蟹总重量的10%。从10月份初开始,随着水温下降加快,投喂量要逐渐下降农业技术网,日投喂量分别下降至鱼、虾、蟹总体重的3%4%4~5%。另外初秋、中秋是河蟹摄食水草、螺蛳的高峰期,应密切注意,既要保证河蟹的吃食利用,又要有较高的存塘量,不足的池塘要采取措施,补足水草和螺蛳。甲鱼池塘养殖,进入秋季甲鱼养殖应以水质调节为主,水质好了,甲鱼的摄食量才能提高。

建议养殖户先用水质净化剂以较快的速度降低水体的氨氮与亚硝酸氮,2天后补充调水生物制剂(如光合菌、硝化细菌等),壮大水体的有益微生物群,使养殖水体变好并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保证饲料质量,符合甲鱼对蛋白与脂肪方面的需求,可在饲料中加入20%以下的鲜鱼或优质冰鲜鱼鱼浆投喂,可大大增强甲鱼摄食强度,提高其生长速度与肥满度。由于甲鱼食量增加,投喂时添加预防肠炎药物,如穿心莲、大蒜等,连用几天,效果较好。

三、病害防治:

“白露头,鱼死不断头”。从池塘养鱼的历史经验和实践来看,立秋之后鱼病将进入又一个流行高峰季节。因此,掌握秋季鱼类发病规律,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积极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建议采取“外消”与“内服”相结合的方法,预防病害发生。每隔20天左右用二氧化氯和虾蟹专用药物全池泼洒消毒1次,同时在饲料里添加脱壳素、钙片、土霉素等药物投喂,每月1次。对于水质较差、水草减少的池塘,采取“先杀虫后杀菌”方法,虾蟹用纤虫净,鱼类用敌百虫,鱼虾蟹混养用鱼虫克星,全池泼洒;隔天使用氯制剂或碘制剂全池泼洒杀菌;3~5天后用生石灰5~10千克/.米化水全池泼洒。深秋,冷空气来临,气温下降,白对虾、罗氏沼虾等热带养殖动物会受冷空气侵袭,需做好上市准备和防寒保暖措施。

作者:马明

出处: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新风兽医所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