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菇品种
温室栽培蔬菜主要在冬春较寒冷季节,故平菇品种选择中、低温类型。晚秋和早春应以中温和广温型品种为主,如西德89、川杂26、川杂20等品种。严冬时节应选用低温型,如2026、紫孢、CCEF99等。
二、适期播种
1、平菇的播种时期。早菇的播种期可提前到8月下旬,选用广温型品种或前期选用中温型,后期选用低温型品种。于12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第2茬,前期选用低温型,后期选用中温或广温型品种。
2、蔬菜以黄瓜为例,一般于11月中下旬播种。
三、栽培方式
黄瓜按大行距1~1.2米,小行距0.5~0.7米的方式定植,株距20
厘米左右,每亩确保3500~4000株,每两行覆盖90厘米宽的地膜。平菇以袋栽,菌袋放置于大行间可叠放3~5层,上盖塑料薄膜,此种栽培方式非常有利于平菇的生产操作。四、平菇播后管理
1、发菌期管理。平菇播种后,从萌发到定植,培养料的温度在短期内升高。菌丝长时间超过40℃会生长不良,甚至闷死。播种后的3~4天内,应特别注意通风换气和和温度调节工作,定时检查培养料内的温度变化,温度高时可稍揭膜换气。使料温控制在24~28℃,10
天左右留种块周圈布满菌丝,整齐地自四周扩展。播种后约30天左右菌丝布满整个培养料,注意保温保湿和通风换气。若发现杂菌污染及时用注射器注入75%酒精或11%高锰酸钾。封孔处用胶布粘贴。整个发菌期间温室内控制在22~28℃,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每天通风至少半小时,菌丝布满培养料后,约10天左右即可形成子实体原基,而后进入子实体形成期。2、子突体形成期的管理:此期管理上应制造有利于子实体形成的环境条件,以促进出菇。
⑴增大昼夜温差:白天温度22℃左右,夜间10℃
左右,昼夜温差10℃以上,以制菇蕾的形成。⑵增加散射光照:适当增加室内的散射光照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但要避免直射光。
⑶增加通风量:子实体形成期对二氧化碳敏感。畦栽时要将塑料薄膜用棍支起,以增强换气能力。袋栽,主要靠调节温室内的通风量,补充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每天通风两次,每次半小时。
⑷增大湿度: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85~90%,在第一茬菇形成期间。一般不要向营养料喷水,以增加空气强度为主要供水措施。子实体菌盖长至直径2~3厘米时,可用喷雾器向子实体喷水。
⑸采收:子实体的菌盖边缘由弯曲变伸展,孢子尚未释放前,是平菇的最佳采收期。采收过晚,菇体大量营养用于孢子形成。组织纤维化,品质下降;释放的孢子有害人体健康,且影响下茬菇的形成。
⑹采后的管理:第一茬采收后,清除残菇碎片,去除老根,停水3天,而后,轻轻喷水,使培养料表面潮湿,(切忌大水浇灌)空气相对湿度90~95%,约经10天,第二茬菇蕾形成,以后的管理同第一茬菇。
通常情况下,播种一次,可采收3~4茬菇。袋栽平菇,在采收第二茬后,将菌袋的塑料袋脱去,一个紧挨一个直立摆放到事先挖好的畦中,菌筒上覆沙性土1~1.5厘米,灌足水,上盖塑料薄膜,以后的管理同前。
五、注意事项
1、黄瓜病害较多,需经常用药防治,但必须注意在菇蕾形成至采收约10天内喷药或熏蒸。必须喷药时,喷前用塑料薄膜将平菇盖严。
2、给平菇喷水时勿喷到黄瓜叶片上,同时喷水次数适当减少,以减轻黄瓜病害的发生。
3、平菇的呼吸作用和培养料的发酵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基本可补充黄瓜光合作用消耗所需,在阳光不强或平菇间作量大时或不施或少施二氧化碳,以免造成黄瓜和平菇的二氧化碳中毒。
作者:王华
出处: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技校 邮编:131300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