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乡村知识
冬季养鸡常见病毒性疾病的防治
时间:2010-11-17 17:22:05来源:作者:

一、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病鸡初期自啄肛门周围羽毛,腹泻,排水样稀粪;有的鸡身出现震颤,走路摇晃,步态不稳。后期病鸡饮食减退,两翅下垂,羽毛逆立无光泽;有的头部垂地,闭眼呈昏睡状。  其治疗方法是:

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注射液。3~7周龄鸡,每只肌注0.4毫升;大鸡酌加剂量;成鸡注射0.6毫升,注射1次即可,疗效显著。   

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蛋黄注射液,每公斤体重1毫升肌肉注射,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3、复方炔酮,0.5公斤鸡每天1片,1公斤的鸡每天2片,口服,连用2~3天。   

4、丙酸睾丸酮,3~7周龄的鸡每只肌注5毫克,只注射1次。   

5、速效管囊散,每公斤体重0.25,混于饲料中或直接口服,服药后8小时即可见效,连喂3天。治愈率较高。   

6、盐酸吗琳胍(每片0.18片,拌料1公斤,板蓝根冲剂15

,溶于饮水中。供半日饮用,以上为20~25羽鸡1日量,3天为1疗程。   

7、中药治疗。方药:蒲公英 200、大青叶 200、板蓝根200

、双花100黄芩100、黄柏100、甘草100、藿香50、生石膏50。水煎2次,合并药汁得3000~5000毫升,为300~500羽鸡1天用量,每日1剂,每鸡每天5~10毫升,分4次灌服。连用3~4天。为提高治疗效果,在选用以上治疗方法的同时,应给予辅助治疗和一些特殊管理。如给予口服补液盐,每100加水6000毫升溶化,让鸡自由饮用3天,可以缓解鸡群脱水及电解质平衡问题;或以0.1~1%小苏打水饮用3天,可以保护肾脏;如有细菌感染,投服对症的抗菌素,但不能用磺胺类药物;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到15%左右,维持1周,可以保护肾脏,防止尿酸盐沉积。

二、鸡新城疫 

病鸡无精神,呼吸困难,虚弱。内脏型表现为腹泻严重,不食呆立,衰竭;耐过鸡可出现阵发性痉挛、颈扭转、角弓反张和腿麻痹,有的翅麻痹,死亡率可达90%以上。神经型表现为食欲减退,咳嗽,气踹,头颈伸直张口呼吸;出现歪脖、转圈,两翅和两腿麻痹,走路不稳,幼鸡死亡率可达90%以上  。其治疗方法是:

新城疫的预防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饲养管理,防疫,消毒,免疫及监测五个环节缺一不可。不能单纯依赖疫苗来控制疾病。加强饲养管理和兽医卫生,注意饲料营养,减少应激,提高鸡群的整体健康水平;特别要强调全进全出和封闭式饲养制,提倡育雏、育成、成年鸡分场饲养方式。严格防疫消毒制度,杜绝强毒污染和入侵。建立科学的适合于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充分考虑母源抗体水平,疫苗种类及毒力,最佳剂量和接种途径,鸡种和年龄。坚持定期的免疫监测,随时调整免疫计划,使鸡群始终保持有效的抗体水平。一旦发生非典型ND,应立即隔离和淘汰早期病鸡,全群紧急接种3倍剂量的LaSota(Ⅳ系)活毒疫苗,必要时也可考虑注射Ⅰ系活毒疫苗。如果把3倍量Ⅳ系活苗与ND油乳剂灭活苗同时应用,效果更好。对发病鸡群投服多维和适当抗生素,可增加抵抗力,控制细菌感染。

三、鸡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是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其特征为外周神经淋巴样细胞浸润和增大,引起肢(翅)麻痹,以及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肿瘤病灶。  

   雏鸡多发,病雏呆钝,两眼发直,不愿走动,蹲卧;临床上以出现运动失调,不完全麻痹,两翅肌肉轻瘫及头颈部肌肉震颤等为主要症状。 

本病是一种世界性疾病,目前是危害养鸡业健康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之一,引起鸡群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治疗方法是:

1、加强养鸡环境卫生与消毒工作,尤其是孵化卫生与育雏鸡舍的消毒,防止雏鸡的早期感染,这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即使出壳后即刻免疫有效疫苗,也难防止发病。   

2、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鸡群的生活条件,增强鸡体的抵抗力,对预防本病有很大的作用。饲养管理不善,环境条件差或某些传染病如球虫病等常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3、坚持自繁自养,防止因购入鸡苗的同时将病毒带入鸡舍。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防止不同日龄的鸡混养于同一鸡舍。   

4、防止应激因素和预防能引起免疫抑制的疾病如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病、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等的感染。   

5、对发生本病的处理。一旦发生本病,在感染的场地清除所有的鸡,将鸡舍清洁消毒后,空置数周再引进新雏鸡。一旦开始育雏,中途不得补充新鸡。

禽传染性脑脊髓炎: 

四、鸡病毒性关节炎 

    本病大多数野外病例均呈隐性感染或慢性感染,要通过血清学检测和病毒分离才能确定。在急性感染的情况下,鸡表现跛行,部分鸡生长受阻;慢性感染期的跛行更加明显,少数病鸡跗关节不能运动。病鸡食欲和活力减退,不愿走动,喜坐在关节上,驱赶时或勉强移动,但步态不稳,继而出现跛行或单脚跳跃。   

病鸡因得不到足够的水分和饲料而日渐消瘦,贫血,发育迟滞,少数逐渐衰竭而死。检查病鸡可见单侧或双侧蹑部、跗关节肿胀。在日龄较大的肉鸡中可见腓肠腱断裂导致顽固性跛行。   

种鸡群或蛋鸡群受感染后,产蛋量可下降10~15%。也有报道种鸡群感染后种蛋受精率下降,这可能是病鸡因运动功能障碍而影响正常的交配所致。其治疗方法是:

对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预防是控制本病的唯一方法。一般的预防方法是加强卫生管理及鸡舍的定期消毒。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对鸡舍彻底清洗和用3% NaO雌溶液对鸡舍消毒,可以防止由上批感染鸡留下的病毒的感染。由于患病鸡长时l司不断向外排毒,是重要的感染源,因此,对患病鸡要坚决淘汰。   

由于Reo病毒本身的特点,加上现代养鸡的高密度,要防止鸡群接触病毒是困难的,因此,预防接种是目前条件下防止鸡病毒性关节炎的最有效方法。目前已有许多种疫苗,包括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由于雏鸡对致病性Reo病毒最易感,而至少要到2周龄开始才具有对Reo病毒的抵抗力,因此,对雏鸡提供免疫保护应是防疫的重点。接种弱的活疫苗可以有效地产生主动免疫,一般采用皮下接种途径。但用S1133弱毒苗与马立克氏病疫苗同时免疫时,S1133会干扰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效果,故两种疫苗接种时间应相隔5天以上。无母源抗体的后备鸡,可在6~8日龄用活苗首免,8周龄时再用活苗加强免疫,在开产前2~3周注射灭活苗,一般可使雏鸡在3周内不受感染。这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控制鸡病毒性关节炎的方法。将活疫苗与灭活疫苗结合免疫种鸡群,可以达到很好的免疫效果。但在使用活疫苗时要注意疫苗毒株对不同年龄的雏鸡的毒性是不同的。

作者:薛玉霞

出处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新风种养协会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