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吸引大学生去农村和基层工作,2006年8月,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人事局设立了人才工作站。进站大学生均为正式事业编制,由工作站派驻到农村及社区工作。
一大早,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北海街道北海村村主任助理邵继承就来到村里。处理完手头的几件事后,他又赶到北海明珠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如何把村里的渔家乐旅游项目尽快做成品牌,是他这个公司副总经理眼下最急迫的问题。这个有着双重身份、两个职务的人,是旅顺口区人才工作站下派到北海村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村官”。
如今,在旅顺口区,像邵继承这样由人才工作站派出的大学生“村官”已经有65人。 探索农村引才新途径 2006年8月,着眼于形势发展的需要,旅顺口区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探索农村基层干部人才队伍培养选拔的新机制,设立旅顺口区人才工作站。 据旅顺口区人事局局长丛贵立介绍,人才工作站为财政全额拨款的区人事局所属正科级事业单位,结合旅顺口区有71个行政村和13个社区的实际,人员编制设置为87名。其中,人才工作站管理人员编制为3名。其余进站工作人员面向大学毕业生,采取组织选调和社会公开招考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并由工作站根据其自身的专业特点统一分配到全区各个行政村和社区。选中的大学生均为正式事业编制,由工作站统一开支、缴纳五险一金,只要本人愿意,考核合格后,可以长期在站里工作。许多人担任起主任助理、民兵连长、团委书记、妇委会主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等职务,自主地开展工作。 两年来,人才工作站已择优选招65名大学生进站,进站率达77%,全部派驻到农村及社区一线。 新农村里显身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届毕业生王维存本来已经找到了一份工作,毕业前,人才工作站去学校选调优秀大学生,了解了工作站的情况后,小伙子毅然辞去了工作,来到龙头街道姜家村。 姜家村是旅顺口区传统的落后村,在全区各村中排在后十位。为改变姜家村的落后面貌,今年街道副主任韩基明被派到村里担任村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一开始感觉工作非常累,好多想法让群众接受很难,真有孤掌难鸣的感觉。”韩基明告诉记者,王维存到来后,他一下子有了得力的助手,工作开展起来顺手多了。“小伙子工作非常踏实,每天不到7点就上班,晚上最后一个离开,来了4个月,一天也没休息。”辛勤的付出获得沉甸甸的回报,在王维存的帮助下,仅几个月的时间,韩基明就为村里引来两个大项目,总投资20亿元,这当中的文字等重要工作全部由王维存承担,姜家村的经济也一跃成为全街道的第二名。在村里的支持下,王维存还将在大学学到的景观设计知识用到姜家村的环境整治中,使脏乱差的村容村貌彻底改观。 人才工作站派到铁山街道的徐磊,利用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帮助村里的财务工作实现了信息化。他还利用自己的法律等相关知识为村民讲解各项政策,协助村委会顺利完成了被视为老大难的动迁任务。 经过两年的磨练,人才工作站的大学生“村官”已然成为旅顺口区新农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力量。大学生“村官”用自己交出的合格答卷换来了社会的认可,现在,旅顺口区各个村对大学生由过去的“不想用、不敢用、不会用”向“愿意用、大胆用、善于用”转变,人才工作站的大学生“村官”成为许多单位都想抢到手的“香饽饽”。他们认识提高了,给大学生创造的舞台相应的也更为宽广。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