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都是为解决‘离开’而制定的政策,并没有为留下的‘大学生村官’提供保障性政策。”陈丽娟表示。目前在农村工作的村官基本上都能利用所学知识和专业特长,积极为发展农业、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做出贡献。她在参加会议前,曾广泛地征求房山、平谷等数百名“大学生村官”的意见,“期望期满后继续留下来的人很多,”陈丽娟有些激动地说,“我们第一批村官,在没有先例,没有经验地情况下有勇气走向农村,是期望真正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并非只为‘镀金’或‘解决户口’。”
据介绍,现在期望留任的“大学生村官”只被告知可以续签一年,“这一年做什么?什么待遇?一年后呢?”陈丽娟感觉到有些迷茫,“也正是因为这些不确定因素,才使很多本有意留任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出路。”她建议应尽快完善大学生到村任职的政策,从合同期满并且愿意留在农村、服务基层的“大学生村官”中选拔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突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者,及时纳入基层干部培养链条进行系统培养,使他们工作上有干头,事业上有奔头,政治上有盼头,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虽然距离合同期满只有半年的时间,但陈丽娟想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我期望能帮助村里建好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帮助村里建大棚,搞设施农业……”在她看来,大学生到村任职,不应仅是一项解决就业的导向性政策,而应是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到农村去,到基层去,长久地服务农村、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