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提示
面对互联网时代,传统意义上的硬件厂商TCL提出“双 ”转型战略,即“智能 互联网”与“产品 服务”,核心是引入互联网思维,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并希望在5年内实现来自产品与服务利润各占50%的目标。5月13日,TCL正式启动“电视院线”试点,欲突围内容运营。
本报记者 施建 深圳报道
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硬件厂商,TCL在内容运营上不断寻求突破点。
5月13日,TCL集团(000100.SZ)投资控股的全球播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下称“全球播”)在深圳启动“电影智能家庭影院”试点项目。该项目联合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主打与传统商业影院“同步放映”的概念,旨在将档期内的电影尽可能早地在电视平台上播放。
TCL集团在一年前提出“产品 服务、智能 互联网”的“双 ”转型战略,全球播和欢网寻求腾讯投资入股,都是这一转型过程的布局。
瞄准大电影的电视变现
目前,随着中国人均GDP的快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截至2014年底,中国银幕总量23600块,到2015年底总量有望接近30000块。票房方面,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通报,2014年全国电影总票房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
不过,在全球播公司CEO梁铁航看来,在中国电影向着千亿票房快速挺进的过程中,通过“全球播”的产品和业务,电视这一收视终端也可以成为另一种形式的“院线”。
梁铁航表示,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尽管近年来中国电影票房快速增长,但票房主要来自于一二线城市,且完全取决于实体院线的分布,“我曾在一个修了飞机场的城市,找不到电影院看电影”。大量的三四五线城市以及农村市场,很难便捷地看到同步大电影。
另一方面,在供给层面,2014年中国上映国产电影263部,但获得电影公映许可证的故事影片产量618部,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电影因为宣传经费、档期等等问题没能进入院线。
梁铁航表示,全球播公司的“同步院线”可以把未能在传统商业院线播出的、但已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的优秀影片,提供给用户,尤其是此前很难便捷看到同步大电影的三、四线城市以下的用户。
将电影院线搬到家庭客厅的电视屏幕上,TCL集团的“全球播”在商业模式上也有所突破。作为运营方,全球播公司采用分成模式与产业链中的内容、发行和整机等企业合作,收益来自用户点播付费和广告两种模式。
梁铁航表示,从用户的角度,除了点播付费的形式观看电影,还可以通过“看广告攒金币付电影费”的方式。具体来说,每看一条广告可获得数量不等的金币,看广告同时点击回答问题能获得较多金币,金币则可用来支付电影费。
在目前全球播公司启动的“电影智能家庭影院”试点项目中,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主要承担的角色包括:设计并研制开发电影智能家庭影院管理平台,并严格审核与管理在平台上播放的电影节目是否已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严格规范母版介质的制作、密钥的生成与分发、票房的统计与对账。该研究所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的事业单位,是电影行业内唯一的国家级科研技术单位,在电影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储备。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