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家电下乡 -> 理论探索
新一轮家电下乡将开始企业切莫“走老路”
时间:2013-02-16 00:00:00来源:中国农副产品供销网作者:易欣

  新一轮家电下乡的招标工作日前结束了,11月15日,中标结果正式公布。无论是家电下乡最高限价,还是中标企业型号,本次招标的都创了新高。而就在结果公布之前,家电下乡“黄牌”警告刚刚发布。不仅是中小企业,松下、康佳、老板等老百姓耳熟能详大型企业也榜上有名。虽然黄牌和取消下乡资格并不影响下一轮家电下乡的投标,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千万别在新一年继续走过去的老路。

  老路一:中标不生产

  在被取消相关产品下乡中标资格的企业中,原因涉及到产品销量、退换货率、企业网点数量等考核情况。在家电下乡投标之前,企业都是对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准备产品和投标书,一家慈溪企业在准备投标过程中,花了8万元的费用才投标成功。但是,投入了这么多的成本,最后却是因为“销量为零”而被取消了家电下乡中标资格。

  投入了8万元,应该对家电下乡中标后的销售工作立刻开始了吧?正好相反,中标后,企业没有针对家电下乡做任何的生产和营销的准备工作,更没有进行终端的培训等,而是开始整修厂房。从2月到8月,厂房修好了,才想起来与经销商沟通家电下乡产品销售的问题。最终还是因为零销售而被取消了相关产品家电下乡中标资格。

  如此家电下乡营销,只能用匪夷所思来形容。

  另有企业在动了“贴牌”的心眼后,又败于贴牌。有企业原计划通过贴牌生产一些中标产品,但是由于中标价格过低,没有利润可赚,符合当时投标时的产品迟迟不能生产出来,于是,下乡被搁置了。在本次招标结果公布的产品中,笔者发现了6999元的3D电视,这个比市场上的价格低了几千元的产品,中标后是否能如期下乡呢?是否仅作为一个中标噱头?又会“中标不下乡”,最后被取消下乡资格?

  老路二:操作不规范

  不是农村户口?没有问题,销售人员替你想办法,照样能领导家电下乡补贴。为了能销售一台产品,工作人员四处借农村户口,甚至拿自己的农村户口顶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销售人员正式钻了“现买现补”的空子,只要各种手续齐全,就可以拿到补贴款,无须任何监督审核。

  如果说帮忙弄个农村户口领取补贴,找个亲戚朋友的名额借用一下,在某种程度上情有可原,但是直接用家电下乡标识卡和虚假农民资料直接骗补,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就直接落入骗子制造的“黑洞”。日前,一起涉案金额上百万的家电下乡骗补案例被曝光。

  “骗补”这个词,在自从一开始就伴随着家电下乡。家电下乡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职务之便,利用家电下乡的管理漏洞非法牟利。通过搜索笔者发现有关家电下乡骗补的案例不在少数,虽然各地都在采取各种办法防骗补,但是还有有人能利用漏洞骗补成功。审核把关不严、监督管理有漏洞,造成了骗补现象的发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单页阅读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