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农村消费增速超过城市,成为一大亮点。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当前农村消费升温确实来之不易。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在农村,最大的困难也在农村。农村消费真火起来了吗?启动农村消费还有哪些难题?本报记者深入农村进行了调查。
今年上半年,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4%,快于城市2个百分点
但城乡消费水平仍然差距较大
——农村居民收入基数较低,今年以来收入增速放缓
——农村市场化水平低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待完善
“家电下乡”政策拉动:
农村市场日渐升温
【镜头一】黑龙江省肇源县。7月17日上午,和平乡工农村宋彦章两口子来到全县最大的国美海尔专卖店,挑中了一台29寸英平板彩电,原价1299元,享受家电下乡补贴后,是1130元。老宋摸着光滑的机壳兴奋地说:“家里那台老凯歌使了17年,早就该换了!”
“今天已经卖出13件家电下乡产品,”商场老板高秀华说,上午从8点半开门一直忙到11点,90%以上都是农民来买家电下乡产品,最近个把月,每天都能卖上几十件。
去年12月启动家电下乡之初,农民买产品后,必须拿购物票据到乡镇财政所报账,农民来回折腾不方便。加上最初对家电下乡产品的质量疑虑,更多农户选择了观望。今年“五一”以来,当地实行了“商家垫付,政府拨款”的直补方式,农民购物时直接享受补贴后的价格,价格实惠还方便,家电下乡终于出现“井喷”场面。
高秀华说,6月的销售额比去年12月高了50%。现在第二批招标产品即将上架,享受家电下乡政策的商品将占到一半以上。为了打消农民对产品质量的疑虑,生产企业还将部分产品的保修期从3年延长到6年。
在和平乡,财政所会计李素芬告诉记者,全乡共4176户,半年来,她已给103台下乡家电报销了补贴,补贴金额达两万多元。5月刚启动的汽车下乡项目,也已办理了1台摩托车、2台汽车,共补贴了8310元。
政策利好,拉动了农村消费。县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以来,家电下乡产品售出3100多台,补贴金额达88万元,汽车下乡补贴了135台套,补贴金额近42万元。
据了解,2007年,肇源县乡镇社会商品零售额的增幅低于县城增幅5.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乡镇增幅已高于县城3.7个百分点。一条清晰的上行线,展现出农村消费市场的广阔前景。 腰包鼓了,底气足了:
消费能力明显增强
【镜头二】“为啥敢花,说来说去,还是收入增加了!”和平乡华原村农民高义说,家里四口人,20亩地,去年仅农业补贴就领到了1400多元。去年乡里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发展蔬菜大棚,村里一年就发展起36座大棚。
“种菜可比种苞米赚得多了,一年还两季呢!”高义说,自家两座大棚一年伺弄好了,收入四五万元应该没问题。“去年全村只添了两台汽车,今年上半年,全村就新添了四台汽车。”高义说,今年他买了小货车,每天一大早都用它往县城菜市场送菜,利润提高了一倍以上。
肇源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县有205万亩耕地,47.3万人口,农村人口37.6万。为了促农增收,肇源县出台了一系列奖补政策,引导调整种植业结构,目前全县特色绿色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25万亩。近年来,粮食丰收、农业结构调整、务工收入等明显提高了农民收入,去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960元,为扩大内需奠定了基础。
一条“腿”是增收,一条“腿”是保障,这几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等制度的实施,让农民花钱更塌实了。
去年高义上小学的儿子去县上做了阑尾手术,花去1000多元。县里新农合给报了300多元,学生保险又给了300多元,他自家仅花了400多元,感觉挺合适。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和平乡共有353人次享受合作医疗,报销医药费近42.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逾17%和59%。目前,全县的新农合覆盖率已达97%以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一定缓解。 首页 前十页 上一页 12 下一页 后十页 尾页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