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显示产业漫长而喧嚣的长河中,彩虹集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彩虹电子)先是成为产业英雄、自主显示品牌的旗手,而后变成产业转型保守派代言人,如今则沦为产业更迭的殉葬品。
2012年3月底,彩虹电子发布2011年度业绩报告,过去的一个财年,受CRT业务拖累及转型不力,这个长期以来业绩在谷底徘徊的公司再度爆出2.53亿元巨亏,并在疲惫与无奈中关停最后一条彩色显像管生产线,宣布彻底退出彩管业务。
这标志着中国CRT产业历经数十年辉煌后,彻底成为历史。
彩虹电子2004年搭乘末班车登陆香港中小板,试图在CRT最后的辉煌期内寻求自我变革。然而,彩虹集团公司(彩虹电子的母公司,下文简称彩虹集团)一再误判产业转型速度,在新的显示生态形成之际“笃信CRT还能辉煌十年”。此后畏首畏尾地向TFT阵营靠拢时,张家港第六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生产线夭折又给了彩虹电子致命一击。
彩虹彩管电视。资料图彩虹熠熠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20世纪末,在彩虹集团及下属公司多位高层中,有个“比较活跃的年轻领导”让人印象格外深刻:披一身黑风衣,前呼后拥,随从们这个摆座、那个端茶,只要他开口讲话,与会下属无不恭敬记录,派头十足。
这位喜欢耍大牌的高层便是1999年在彩虹集团下属单位——彩虹彩色显像管总厂担任厂长,在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彩虹股份)担任董事长的王李广。大学学历,时年仅37岁的他得意非凡,这也正是彩虹集团的真实写照:年富力强、如日中天。
“那时世界CRT的价格,中国说了算。”一位液晶行业资深专家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CRT利润率十几个点,彩虹集团是国内老大,赚大了。”上世纪80年代,这位专家曾经常赶赴彩虹集团蹲点,对当时的彩虹集团可谓了如指掌。
彩虹集团成立于1977年,是我国“六五”期间为“引进彩色显像管成套技术和设备”而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旗下拥有二级全资、控股公司11家,参股公司9家,拥有2家上市公司:彩虹股份(600707.SH)和彩虹电子(0438.HK)。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彩管企业高管需要疲于应付的并不是LCD(液晶显示器)的替代——或者说他们还没有意识到,热卖的CRT将很快败在当时并不完美的液晶手中——彩管价格的急速波动更令其头疼。
上一页1234下一页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