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陕西省开展了以“部、省级示范县”和“百村典型示范村”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各级行政、科研、教学、推广、中介组织积极参与,广大专家、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共同努力,以全新的工作模式推动着科技推广体制的创新。
他们以示范户、示范村、示范县的建设为重点,强化以县为主体、村为载体、户为核心的工作方式,以培育示范户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辐射带动能力为重点,培育6万多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130多万农户,形成了总量稳定的示范格局和逐步优化的网络体系,成功探索出一种科技推广新模式。
在全省83个县110个不同产业类型的示范村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每村遴选20户科技示范户,按照绩效考评结果和动态管理的原则,推行项目化管理,采取分级负责、以县为主、责任到人的运作方式,实行目标责任合同制,省、市、县逐级签订项目合同,明确项目的实施内容和目标要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之间分别签订责任目标和技术服务合同。实行首席专家技术负责制和县级技术指导员包户负责制。
各市、县实施的各具特色的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多点开花。宝鸡市农业局积极推行“1带20”科技入户模式,全市共成立科技入户领导小组28个,落实技术指导单位94个,公开选拔技术指导员1091人,遴选科技示范户23090户。渭南市农业局围绕畜牧业、果业、粮棉、设施瓜菜、劳务输出等优势产业,认真实施“百村千户万人致富示范工程”,即全市选定100个重点产业示范村,建立1000个科技示范户,培养10000名科技致富带头人。铜川市在全市543名科技人员继续包联所有行政村的基础上,围绕果业、畜牧和蔬菜三大主导产业,重点建设100个“一村一品”农业科技示范村,示范推广15个优良品种和15项配套技术,培育1万个科技示范户。
科技入户工作的开展取得显著成效,全省8个部级小麦示范县的8073户科技示范户,47988.4亩小麦,平均亩产441.5公斤,较前三年平均亩产增产95.8公斤,增长21.7%,实现亩均节本增效139.6元,并带动各示范县小麦连续实现增产。
在科技入户的模式上,各地的形式多彩纷呈。宝鸡市探索出的“1带20”接力式科技入户工作模式,即一个拔尖人才带20个高级职称人员,一个高级职称人员带20个技术指导员,一个技术指导员带20个示范户,一个示范户带20个辐射户。铜川市实施科技人员包村制,为全市543个村每村选调了1名科技人员,每人培育两个科技示范户。这些创新和探索,都有力地促进了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提高。在科技入户机制上,蒲城县在示范户选拔模式、科技指导员组织结构、技术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方面大胆创新,采用农业综合技术协会方式,在全县公开招聘科技示范户;以经济利益为纽带,把科技指导服务与农民的需求联结起来,探索有偿服务新模式,发展3000多户科技示范户,制定出台了县级专家技术指导补贴标准,建立回访制度,加大奖励力度,以示范户满意程度为标准对技术指导员严格管理。杨凌区实行培训券和指导员评级制度十分新颖,他们按照培训券多少和评级报销技术指导费用。凤翔县对指导员按科技户评价、专家组考核、理论考试、现场答辩、电话抽查、实效评比几个环节进行量化打分排序,实行优胜劣汰,淘汰后5位指导员。
澄城县富源村示范户党兴录用顺口溜形象地表达了对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感受:
党中央,政策好,农民朋友喜眉梢。
如今种地不纳税,政府还把补助给。
政府职能作风变,科技送到农户院。
农业厅,来包扶,厅长亲自到我村。
和咱农民来谈心,共同建设新农村。
搞示范,抓重点,科技入户点带面。
认真干上两三年,农村旧貌变新颜。
农村科技大发展,农技中心把力添。
物资良种送田间,技术送到地里边。
养殖业,现代化,科学管理效益大。
种植业,技术高,产量连年创新高。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