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成果展示
发现新农村的
时间:2011-07-29 11:43:23来源:中国三农市场网作者:王玉

我喜欢写农民,《日头日头照山乡》依然是把一个农村基层干部的形象立在戏剧舞台上的戏。

  为创作话剧《喊山》、河北梆子戏《女人九香》等,近两年多,我去了30多年前我最熟悉的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的一个山村。我已经不认识那里自然的面貌了,但更让我惊讶的,是当年那些曾经熟悉的人,变得都“陌生”了,不再是我当年那么熟悉的社员、生产队长和大队支部书记了,不再是那个年代的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跳动着新的渴望和诉求。

  没有生活,就没有戏剧。在生活中,我看到了农村、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在变革过程中所经历的躁动和反省,看到了他们在转型期有了新的选择和人生取向,更看到了在农村涌现出来的一批新人,他们走向改革开放的前沿,成为新时期农村的希望。由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在充满波澜起伏变化和矛盾的新农村的现实中,才能寻找、捕捉和发现这一代农民的“魂”。

  近日参加文化部优秀现代戏展演,在京演出的河北梆子现代戏《日头日头照山乡》,根据唐慧琴的小说《日头日头照着我》改编。今天,当我再度把一个农村题材搬上舞台的时候,有些什么追求呢?

  首先,要让观众有一点“陌生”感,让观众在舞台上看到一个不同以往的、新的农村基层干部的形象。我指的是,一定要在戏中人物的开掘上,捕捉一种新的文化表达和新的文化定位,让形象的美学意义有深刻的蕴含和思考。

  《日头日头照山乡》想说什么?从小说到舞台,主人公任文秀身上有一个突出链条,成为她精神和性格的贯穿线,就是“高尚的冲动”。我觉得,主人公的这个“冲动”,就是人物的个性。由此,这个戏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就会跃动在戏剧舞台上。

  为什么要选择和开掘主人公“高尚的冲动”?因为在当今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聪明,却未必变得越来越美好:对“官位”的欲望,对物质的倾心,对金钱的渴求……人变得自私、冷漠和狭隘了。这时,我常常想起那些仍然充满着热血和真心的人,特别是那些默默工作在农村的基层干部,他们仍在艰苦的环境中正道直行,他们的不曾被世俗磨尽锋芒的“高尚的冲动”,常常迸射着良知的火花。戏中的主人公任文秀是个乡文化站长,又是个“粉笔写的,一擦就没”的招聘干部,但是,她却把老百姓装在心里,见到乡亲们有难处,她“冲动”;工作上碰到“硬骨头”,她“冲动”;领导一鼓励,更是“热血往上冲”;为给别人排忧解难,她敢“推倒篱笆撞响钟”!当今,这样的人、这样的“冲动”太少了。

  因此,任文秀的“冲动”,在今天尤为可贵。忍辱、负重、奉献、牺牲、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这正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呼唤、社会和谐精神的呼唤。我想,如果当观众走出剧场,心里能涌动着一点感动,甚而产生一些震撼,这便是创作者的全部诉求和期待。

  当然,剧作者都愿意让戏中的人物形象成为穿越时空的艺术典型。要达到这个目的,惟一的办法就是千方百计地塑造好戏剧人物。任文秀是一个活跃、阳光、自强的女人,又是一个言不伤人、贫不求荣,“十年寒暑薄冰履,小心翼翼苦经营”的女人。她是丰富的,也是真实的,更是活生生的而非概念的。我就是想通过这样一个别样的,独特的“这一个”,来塑造舞台上新的农村基层干部的形象。



声 明:本站原创文章,版权为作者和中国乡村发现网共同所有,只要注明出处为“中国乡村发现网”,便可自由转载。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