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成果展示
致富路上领头牛
时间:2011-07-29 11:43:29来源:中国三农市场网作者:王玉

——记阿荣旗向阳峪镇胜利村奶站袁忠明事迹

袁忠明,向阳峪镇胜利村六班组的一位普通农民,一名退伍军人,大家都说是勤快人、热心人、领路人,因为他在发展奶牛养殖业上带了头、尽了心、出了力。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屈的毅力,敢闯敢干,走出了一条致富路,闯出了发展奶牛产业的一片天。但是他致富不忘众乡亲,用自身的传、帮、带使一部分人率先走上了富裕路,带动了广大农户养牛致富,促进了全村养牛业的迅速发展,更是有口皆碑。现在,他不仅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而且还是一个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好党员。

庄稼人的大见识

38岁的袁忠明与奶牛打了10年的交道,以前袁忠明家的经济来源只是以种责任田和出外打工为主,生活非常困难。可是他却是一个思想解放,敢想敢干的一个人。在全旗大力调整种植和养殖业结构的有利时机,他开始想:怎么能使自己尽快地致富呢?考虑到自己的现有条件,他决定把养牛作为致富的主要项目。2002年,他从1头牛开始养起。养牛挤奶是一件又累又脏的活,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他都要喂三遍牛,挤三遍奶。但是辛辛苦苦一个月,拿到的奶资除去饲料费,所剩无几,他想不明白了,这不是白忙活了吗?怎么能提高效益呢?袁忠明不甘心,他翻遍了所有的奶牛饲养技术书籍,看遍了所有的奶牛饲养教育片,才发现饲养奶牛要有一整套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需要从奶牛的选种育种开始做起。他就到甘南、齐齐哈尔等地选择优良的荷斯坦奶牛,这在当地无异于一条爆炸性新闻,人们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满脸都是怀疑,甚至连家人也都对此不解“能行吗?这牛很娇气,咱这农村能养吗?死了可就赔大了”面对种种疑惑,他不但没有退缩,还积极地和畜牧站的同志联系进行良种杂交,这样一来奶牛的品种就有了很大的改良。光有了好的品种也不行,还要运用科学的饲养技术,他积极地向书本求教,向专家求帮,经常参加政府农业部门组织的牲畜饲养远程教育培训班,积极与镇农业服务中心和畜牧站沟通。平时有不懂的地方就向畜牧局的专家和防疫员请教,同时咨询一些最新的养牛技术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研究,他总结了一套适合当地奶牛的饲喂方法。以丰富的玉米秸秆为基础,玉米精料为辅,麸皮、豆饼为副,做到饲料多样化、营养多元化,适口性好,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资金,而且还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袁忠明还在奶牛的饲养管理上下功夫,他的奶牛每天都有按时的作息时间,要保证充足的运动,良好的卫生环境,同时还要做好防寒防暑工作。一段时间下来,他对奶牛的特性、品质了如指掌,一些常见的奶牛疾病自己在家就可以医治。

同行眼中的好心人

靠科技,凭胆识,好强的袁忠明,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牛大户,人们对他的眼光改变了,由怀疑变成羡慕,都纷纷效仿,淘汰劣质奶牛,更新优良品种。每当村民前来参观学习时,不管活儿多忙,他总是停下手中的活,热情地接待,以自家牛栏为“校园”,面对面的传授养牛技术、防病常识。大家引进奶牛时都习惯先问问他的意见,他成了大家的知心人。当大家遇到困难求助他时,他并没有忘记父老乡亲,热情地给予帮助,免费给牛治病。无论他有多么忙,只要是有求于他,他都会放下手中的活,立刻赶到,一些特别困难的人家他就拿出积蓄给予帮助,还为农户做担保联系信用社贷款。平时不论多忙,总是要抽出时间到其他养牛户家走一走、看一看,向他们答疑解惑、传授技术,从饲料配制到放牧养殖,和大家一起交流经验。把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倾襄相授。在向他们传授技术的同时,还引导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激励大家树立自强自立、勤劳致富、科技发家的意识。自身富起来的袁忠明并没有大家,他还带领本村养牛户到外地参观学习,他成了大家的活字典,也成了大家养牛路上的领路人。

普通党员的胸怀

虽然奶牛的品种改良了,牛奶的质量好了,但是却卖不到好的价钱。袁忠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又开始了四处“求医”,从乳品企业到奶站再到养殖户,他发现由于没有自己的奶站,大家都是把头一天的牛奶挤完后存到第二天才卖,这样牛奶存放的时间长容易变质,再加上小贩从中倒价,所以奶户的利润空间就很小了。袁忠明又萌发了建奶站的念头,这需要很大一笔投资,他除了自己的积蓄,就向亲戚朋友借,大家都不理解他,对他说,不只你一个人卖奶,大家都卖奶,你要把钱都投进去了,挣不回来,就是你一个人赔了。他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大家都富裕了,才是真正的富裕。不去建,不去试怎么能知道不行呢,我把我家的奶牛抵押给你们,还不上钱,牛就是你们的。就这样袁忠明筹到了25万元,他开始筹划建奶站。当基础设施建好后,由于预算不当,奶站所需的挤奶设备资金出现了亏空。此时正好赶上旗委组织部下发党内扶贫资金。于是2010年,袁忠明通过组织部开展的“党员扶贫工程”申请帮扶资金10万,购买了挤奶制冷设备。经过一年的努力,奶站初步形成规模,总投入资金35万元,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占地面积达3000平方米。

然而,建奶站容易收奶难,许多奶户并不信任袁忠明,一是由于多年来一直在家里手工挤奶,早已习惯了,现在突然间要把奶牛牵到奶站去榨乳,人们一时拐不过来弯儿,嫌麻烦、怕费事。二是奶户怕奶牛上机械榨乳后,对牛体有伤损,心存顾虑。三是,担心奶价和奶资,会不会降低奶价不会按时发放奶资。他又开始四处拜访。一方面积极地和地方乳品企业谈收奶的方式和价格,一方面得到了政府的帮助,在建奶站投资30多万元的情况下,把利益完全让给奶户,另一方面,走遍了六班组的所有奶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奶户认识并接受奶站挤奶带来的好处。同时将自己和亲戚家的奶牛率先机榨几天给群众看。然后耐心向大家讲解机械榨乳是非常现代、科学的,不会对奶牛造成任何损伤。进行机榨不仅省时、省工、省力,干净、卫生、无污染,而且鲜奶售价高,养牛收益大。最重要的是机械榨乳能够有效地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是乳品行业今后的必然发展趋势。经过半年的试运营,奶户们不仅解决了挤奶、牛奶保管上的难题,而且经济效益又提升了一大截,原来每公斤2.2元的牛奶,由于机械化榨乳后变成每公斤3元,同时,牛奶的质量还得到了保证。大家的养牛积极性不断提高,都抢着和他签协议,今年春天在别处不段卖奶牛的情况下,胜利村却在不断的购牛发展。目前,全村现有奶牛490多头,平均每天有80多头奶牛到奶站挤奶,出奶1.5吨左右,六班组就奶牛一项收入,年户均1.5万元以上,奶站每年为全村奶农增加40多万元经济收入,每年从袁忠明手中发给奶农的奶资就达200多万元,短短1年里他从一名收奶的门外汉,成为收奶的经纪人,也成了大家致富路上的开路人。

作为一名普通的百姓,从奶牛的养殖到影响带动一方百姓富裕,再到拉动相关产业,袁忠明对党的好政策感激万分。但他不满足现状,他打算进一步扩大奶站的规模,走合作社的形式。建立奶牛养殖小区,让家家户户的奶牛在小区里养殖,形成养殖规模;成立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真正走合作化道路,切实保障奶农利益,最大限度地为奶民增加收入。

袁忠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周边养牛户走上养殖业互动发展之路,不断发展壮大奶牛养殖规模,逐渐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养殖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内蒙古阿荣旗向阳峪镇政府



声 明:本站原创文章,版权为作者和中国乡村发现网共同所有,只要注明出处为“中国乡村发现网”,便可自由转载。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