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市农业局网站建设基本情况介绍
北京市的农业网站建设旨在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农业信息服务。从1996年北京市农业局信息网建设开始,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北京农业网站持续改进网站功能,先后共历经了六次改版。在网站开发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围绕农业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以服务京郊农业组织、农民为导向,逐步强化网上办事能力,突出抓好市场信息服务功能。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网站已由最初的静态页面组网发展成为功能全面、交互性强的农业专业信息平台(网站群)。
当前,北京市农业局网站拓展了政务服务、行政办事、科技服务、郊区资源、质量追溯和市场服务等服务主题,开通了“12316”农业服务热线投诉举报信箱,使网站成为提供政务信息公开、行政事项办理、科技成果展示、京郊资源共享、质量信息查询和市场信息服务,受理投诉举报,维护农民利益的窗口,充分体现全方位立体化网上服务的特点,服务框架完整,信息查询便捷,易用性好,时效性强。单日点击可达11万次,日均点击超过8万次。
二、注重整合,加强运维,信息服务成效显著
(一)整合资源,集成服务
北京市农业互联网站在建设过程中突出资源整合和服务集成,将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门户网站集中展现,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单一的服务窗口和便捷的服务途径。在电子政务网站建设方面,北京市农业局建立了农业协同办公门户,实现了OA系统和业务系统的统一平台、单点登录。
1.搭建互联网农业综合服务门户,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为全面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充分展示政府公众服务形象,北京市农业局建立了互联网农业综合服务门户,便捷了社会化信息服务渠道,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门户,仅2008年就累计发布政务信息3000余条,全局共69项行政许可事项、32项其他办事事项,近300个子项,均100%实现了网上查询、网上受理和网上公示。通过12316热线电话和农业信息触摸屏查询服务系统,使北京市农业局的社会化服务更贴近郊区、贴近农民。
北京市农业局信息网
(1)政务服务频道。以政务公开为核心,围绕行政职能设置了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行政办事、质量安全等11个栏目,及时公开法规文件、执法监督、公务员招考等14类信息。2008年累计发布政务信息2000余条。
(2)行政办事频道。行政办事栏目,提供行政办事事项指南145项(含子项);提供表格下载98张,占全部业务表格总数的比例达100%;提供网上申报服务、网上办事过程查询、网上结果公示服务的行政办事事项数量分别为99项(121子项),2008年共发布结果公示信息3681条次。
(3)科技服务频道。科技服务频道是“北京12316农业服务热线”的延伸,是网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由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动态、科技成果、科技入户、实用技术、科技政策、农业数据库、科技专家8大科技信息发布栏目,以及远程教育系统、双向诊断系统、推广员管理信息系统3大相关系统组成。建立了包括了北京地区农业专家数据库、灌溉与施肥技术数据库等7个资源数据库,成为一个集农业科技、技术、政策等各方面信息的综合性平台。2008年发布各类信息近1000多条。
(4)郊区资源。“郊区资源”是农业综合服务门户的子网站,主要集合了10个远郊区县的各类特色农业资源信息。农业动态及新闻、特色产业、休闲农业、新农村建设、标准化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栏目。目前郊区资源频道共发布各类资源信息近万条。全面宣传郊区特色农业信息提供了发布渠道。
(5)质量追溯频道。通过质量追溯频道,消费者可以通过20位追溯码在线查询农产品的生产履历信息,包括基地信息、产品信息、检测信息、生产信息等,确保市民可以放心食用所购买的农产品。仅2008年通过网络查询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有2300多次,尤其在奥运期间,通过网络查询的次数明显增多,占到了2008年的一半,确保了北京奥运农产品安全供应,得到了市民的好评。
(6)市场服务频道。市场服务作为北京市农业局网站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提供每日农产品的行情信息,还发布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运行信息,以及北京市农产品行情分析和预测,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通过市场服务栏目,2008年共发布市场价格、行情指数、市场动态、农资价格等各类市场行情信息600多万条次。
2.建立农业协同办公门户,提升内部应用水平
为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提高数据共享、管理协同能力,北京市农业局开展了北京农业协同办公门户建设。用户在使用时只需登录一个网站,即可进入办公系统、相关业务系统和相关领导决策服务平台。
北京市农业协同办公门户
该系统是北京市农业局开展信息系统建设以来,涉及单位最多,协调最复杂的信息系统。系统整合了办公系统、网上审批系统、领导决策信息服务平台等10余个应用系统,实现了各业务系统的工作同步、信息同步和协同办公。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同步用户信息500余人,通过门户访问的用户已达3000余人次。系统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办公效率,促进了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纵向信息畅通化、横向信息协同化以及信息服务简捷化。
(1)网上办公系统。拓展信息技术在办公、内部管理、政务公开等多个层面中的应用,提高核心业务和服务事项流程网上办理的比例。一是建设政务信息系统,延伸信息触角,拓展信息服务半径。建设完成了北京市农业局政务信息系统,搭建起了全市农业系统信息资源采集、报送、共享的综合平台及顺畅渠道。二是完善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和自动化。优化网上公文运转流程,结合现有文件管理,通过升级改造,实现了局发文件和处室收文自动归档、自动导入、自动编号,极大提高了档案归档及检索效率。三是建设视频点播系统,积累丰富的动态影音资料。四是建设短信通知和群发系统,提高了办公效率,降低了办公成本。五是提高远程用户访问速度,提供及时便捷服务。通过优化系统框架、为各单位建立独立主页等方法使部分局属单位通过拨号网络访问办公系统造成的登陆难、发布难、下载难等问题得以解决,使系统的使用更加快捷、方便、人性化。
(2)业务系统(群)。根据北京市农业局职能和业务的扩展需要,在北京农业协同办公门户网站上添加了业务报表系统、综合决策分析系统、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指挥网络平台信息管理系统、北京市农资企业信用管理系统、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系统、监测数据综合应用系统和领导决策服务平台等。实现了所有重点业务工作的核心环节的信息化办理,信息系统对核心业务的支撑率达到100%。
(3)决策服务平台。领导决策信息系统作为整合农业局内部资源的重要平台,平台内容基本涵盖了农业局所有的业务信息。行业数据和农产品市场行情板块反映了农产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运行情况,2008年共提供信息700条,累计共2476条,提供农业生产行业数据和农产品市场行情信息1600条,累计共7690条。按照《市领导决策信息平台运行维护工作细则》的要求,安排专人每日监测决策平台运行情况,每月统计各处室信息发布数量,公示维护情况,对信息维护形成有效的监督,确保领导决策信息服务系统的正常运转,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二)加强运维,保障服务
北京市农业局网站的日常运行维护工作采取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集中管理,各业务处各负其责,分别把关,按权限审批、发布的信息管理模式。制定了《北京市农业局信息网运行维护工作细则》、《12316科技版维护工作制度》等,对信息的发布、审批等环节均提出了明确的规定。为进一步推进信息更新维护工作机制运行,北京市农业局实施了信息维护工作情况通报制度,每月在局办公系统首页公布各处室信息维护数量统计结果并编制《信息维护工作情况通报》送局领导阅示。此举很大程度上确保了信息服务内容的丰富及质量的提高。局信息中心作为技术支持部门,设有专人负责网站的日常监管工作,网站运维情况有详细的日志记录且定时定期进行保存、备份,及时发现并处理页面错误、链接错误和服务器错误等。
目前北京市农业局网站已与北京“221信息平台”、市农委、市农科院、各郊区县农委网站以及相关媒体实现了信息共享,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发布行情信息。另外,与首都之窗、中国农业信息网等上级机构都建立了长期的信息共享机制。
三、从需求出发,为农村提供特色服务信息
(一)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
1.农产品市场行情分析
为了给产销环节提供更好的连接平台,为农产品经营者提供及时的市场行情信息,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以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为宗旨,北京市农业局依托农产品行情分析系统,认真扎实做好数据的采集、储存、加工、分析及发布的基础上,把着力点始终放在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上。对行情信息的利用不仅体现在每天的农产品价格指数的准时发布、农产品市场简报的编写和发布,还根据农产品的运行规律,针对不同时期的热点品种和主要品种进行及时的市场综合分析,力求对农产品市场的稳定运行实施有效引导。
北京农产品市场行情分析系统
2008年7月起,以行情分析系统为依托,北京市农业局承担了奥运期间农产品市场行情运行监测工作,收集各类市场动态信息1000多条,编发分析预测简报80多期,为领导开展农产品供需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信息。2008年共采集农产品行情数据1000余万条。
2.农产品市场行情采集、发布
每天对北京市24家大型批发市场的农产品价格、上市量等市场信息进行采集,经过处理后在北京市农产品市场网上集中发布。
北京市农产品市场网
与此同时,我们与北京及河北、天津、山东、内蒙等省市30几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联网,每日采集、发布当天市场行情信息3万条以上,连同农产品零售、外贸行情信息,及时提供到网站发布。并且每周、旬、月、季度、年都制作市场行情分析及预测简报,通过市场信息栏目进行发布。
(二)12316综合信息服务
北京12316农业综合服务系统在受理农资打假投诉举报的基础上,增加了农业局行政许可事项、农产品质量追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信息、郊区特色信息等咨询服务。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自动语音查询获取相关农业信息,还可以直接通过人工坐席、专家在线获取信息服务。2008年,热线共受理投诉举报案件167起;为农民提供信息咨询近4万多次。
(三)触摸屏系统
2008年,北京市农业局在通州、延庆、大兴区、怀柔区、顺义区、房山区等各郊区县部署10个触摸屏查询系统终端试点,为广大农户提供农业服务技术、市场动态、市场行情信息、政策法规、种业行情等农业信息,同时集成了远程双向咨询诊断系统,随时面对面咨询种养殖方面的问题。从2008年6月系统运行以来,共发布信息2万多条,其中品种介绍、市场行情、市场动态、市场预测四个栏目每天均有上百人访问。2008年10月在北京农展馆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农业信息触摸屏终端查询服务系统得到了到访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要求在扩展系统功能模块和服务内容的基础上,在郊区县继续扩大推广范围。
(四)双向诊断系统
系统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农民获得科技信息的水平,实现农业专家与农民 “面对面”的交流。目前已在京郊建设76个服务点。已将专家队伍扩至50多名,扩展了大田测报病虫害、兽药、饲料检测、中药材栽培、农产品质量管理、农村能源等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咨询领域,实现了实时远程技术咨询、远程监控、病虫害远程诊断等功能。2008年共为用户解答问题500多个,使受益农户超过2万户。
(五)移动农网
为进一步落实都市型现代农业“221行动计划”,加强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工作,北京市农业局积极推进移动农网应用。首先北京市农业局利用自身资源,派专人负责整理和编辑信息,并通过信息机向全市13个区县3000多台农信机发布农业信息,今年共发布信息50万条次,其中农产品市场信息30万条次,农业生产科技信息20万条次。其次,北京市农业局将移动农网与12316农业热线相互结合,在向郊区农民宣传“12316”的各方面职能同时,农业专家可以利用短信回复农民种养殖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建立了短信资源管理数据库,包括品种介绍、栽培技术、植保技术和土肥技术等信息,共有信息1万多条。
农业信息网站在服务于领导决策、服务于社会的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如北京宽沟火龙果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市场网上发布火龙果采摘信息,一年内实现了接待采摘人员3000人次,产生了40万元的效益;延庆县种植大户高庆明,种植蔬菜30亩,免费接收蔬菜行情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一年增加收入1.5万元;房山区农户李玉明种植10亩蔬菜,通过短信及时掌握了丰台新发地、丰台岳各庄和房山永安等批发市场的蔬菜价格,通过市场行情等方面的信息,调整销售渠道,增加了销售收入6000元。
北京市都市现代农业和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不断对北京市农业网站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北京市农业网站以需求为导向,积极整合资源,开展集成服务,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北京市农业网站要不断加强建设,为北京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提供便捷、高效的网络信息服务。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