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各抒己见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时间:2009-10-23 08:41:10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过客

  创建于l980年的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是一所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的农民教育培训学校,是覆盖广大农村的远程教育培训体系。它是由农业部、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发展与改革委、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23个中央部委(单位)联合举办,农业部主管。目前,全国已形成包括1所中央校,39所省级校,366所地(市)级分校,2218所县级分校,13354个乡镇教学班的完整办学体系,依托农广校成立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1929个。

  29年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培养了数百万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到2008年底,累计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364万人,高等专业人才58万人,绿色证书学员920多万人,青年农民420多万人,开展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培15亿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2036万人(其中引导性培训833.6万人,职业技能培训370万人)

  29年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教学形式也由开始的广播和录音教学为主,到后来的广播、电视教学并重,发展到拥有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卫星网和互联网,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等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地方广播电视台站每年播出80000多小时的教学节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卫星远程教育系统已经建成300多个地面接收站。

  一、农村远程教育网

  1.网站简介

  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www.ngx.net.cn)于2000年5月由时任农业部部长的陈耀邦同志点击正式开通。作为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官方网站,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自开通之日起,就把围绕“三农”重点工作开展新闻宣传,传播远程教育理念,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己任。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是农民教育培训资源的最大拥有者和使用者,是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开发的主体和资源提供者。因此,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汇集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农业主管部门的信息资源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的政策信息,提供农民教育培训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并以此带动和促进我国农村远程教育培训的信息化发展。

  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历经3次改版,其远程教育的资信度不断提高,建设更加深入,定位更加清晰,应用效果也逐步显现。目前,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已在33个省级校开通统一域名的互联网站。

  2.网站的主要功能

  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的主要有以下三个功能:

  (1)新闻宣传

  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和各项大政方针,发布农业部经济信息,及时报道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各类资讯。

  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开设有“政策法规”专栏,及时报道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民教育培训紧密相关的政策法规信息,为广大农民和从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单位和个人提供参考。

  网站设有“综合新闻”栏目,每个工作日更新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相关的新闻、动态以及观点言论。

  网站设有“农业部经济信息发布“专栏,刊发农业部信息中心提供的各类农业信息。网站的“农民教育动态“专栏全部是原创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资讯。

  在宣传方面,网站既有配合部里各项工作的政务活动报道,也有农广校体系教育培训动态,同时网站还主动策划新闻活动,邀请主流媒体参与各种农业教育培训宣传活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网、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曾多次参与报道农业部科技入户直通车、阳光工程座谈会、百万中专生计划启动、科技下乡“三进村”行动等活动,加大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扩大了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的社会影响。

  (2)在线办公

  网站不仅成为宣传阵地,更要为服务“三农”提供办事需求服务。网站既有服务于农广校体系上传下达的栏目“工作通知”、“投稿信箱”,有提供教育培训资讯的栏目“农民教育”,有发布广播电视节目表的“媒体服务”,也有教材、音像等各种媒体服务的“留言板”,每天有工作人员负责收发邮件,答复留言,并提供各种后续服务。因此,网站的在线办公和服务优势日益显现。

  (3)公众参与

  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一方面已成为农广校上下沟通的重要渠道,在体系内部认同感得到加强,另一方面,体系外公众的关注与参与程度也逐步提高,他们通过网站提供的服务咨询热线、论坛、邮箱等关心、支持网站及学校的发展,要求提供服务,或寻求合作。网站正在成为上下互动、内外交流的平台。

  3.网站的特点

  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以农业远程教育信息化为发展目标,因此它的特色就在于农业特色和教育培训特色。

  在政策法规的宣传、农业新闻的采集、经济信息的发布以及实用技术课程的提供上,无一不体现着农业特色,一切内容围绕“三农”开发。

  教育培训特色则是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努力追求的自身特色。网站提供有广播、电视卫星课程播放表及部分课程的要点,有招生简章、教学计划以及部分课程的辅导资料,直接服务于农广校师生和广大农业科技爱好者。

  在这项工作中,网站突出发挥着这样一个优势: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结合,以传统媒体的培训资源和载体为依托,提供一个新的传输平台。

  4.网站的管理模式

  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的管理由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这是由农广校体系的五级办学体系所决定的。中央校为农广校体系建立了一个统一域名的网络平台,在全国30多个省级校建立了工作站。中央校通过对各地网站管理人员的技术指导,以及对省、地、县通讯员队伍的培训,逐步提高农广校系统的信息服务和管理水平。目前除省级校外越来越多的市县级分校也有了自己的网站,为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开发新渠道。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难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难以提升从业的岗位层次。为了进一步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2004年,由农业部科教司主办,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中心承办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网(www.nmpx.gov.cn)应运而生。

  农村劳动力转移网主要设置了以下几个栏目:“政策导航”、“工作通知”栏目发布国家对农民工的方针政策;“综合新闻”、“各地动态”“工作研究”、“经验交流”,这四个栏目发布关于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受到的教育培训等各方面的内容;“权益维护”、“引导性培训”、“供职信息”栏目则从法律、生活常识、就业指导等方面为农民工提供相关服务。

  除了具有一般网站的宣传功能外,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网还设置两个特色栏目:

  1.阳光工程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从2004年起,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为“阳光工程”)。

  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组织实施。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2004年-2005年,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培训工作机制,为大规模开展培训奠定基础,培训农村劳动力500万人,年培训250万人;2006-2010年,在全国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培训农村劳动力3000万人,年培训600万人。2010年以后,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把农村劳动力培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层次,使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总体上与我国现代化发展水平相适应。

  阳光工程栏目包括“工程介绍”、“工程进展”、“项目管理”、“项目单位”、“培训基地”、“阳光工程工作动态”,全面反映了阳光工程的设置、实施情况,为了加强对阳光工程监管,网站设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监管系统”。

  2.新型农民培训工程

  为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加快培养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从2006年起,农业部与财政部开始组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主要对务农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及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

  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思路,采取集中办班、现场指导、技术服务相结合,实行整村推进,并确定40名以上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的专业农民,作为基本学员,开展系统培训。培训机构进村开展集中培训的时间要不少于15天,根据农时季节现场指导不少于15次,通过进村培训指导,使受训农民能够基本掌握从事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及其相关知识,科学种养水平和生产经营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新型农民培训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招标确定培训机构;对基本学员登记注册,发放培训卡,记录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教师。各培训机构要建立培训台账,写明每次办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参加培训人员及培训教师。各级农业部门要建立项目公示平台,跟踪培训工作实施情况,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新型农民培训设置了“政策导航”、“工作研究”、“基础数据”、“经验交流”四个栏目,主要反映政府对新型农民的政策法规,各地采取的积极行动,以便及时交流经验。为了加强对新型农民培训的监管,网站设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监管系统”。

  三、网站发展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主办的网站有了很大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方面,在线教育是互联网的重要盈利模式,但由于农广校培训对象的特殊性,在线教育尚处于探索的起步阶段,有待开发。

  另一方面,网站的发展进入瓶颈阶段。在硬件方面,受到条件限制,音像教程和许多课件难以在网站上在线播放。在软件方面,网站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观念,都正在成为制约因素。

  四、网站下一步发展设想

  1.改组版面、加强网站特色建设

  远程教育网和劳动力转移网的发展定位就是为农民朋友服务,为了在这个信息技术泛滥的时代有一立足之地,我们要利用自己作为官方网站的优势,以更好满足农民对农业科技教育需求为契机,改组版面内容,加强网站特色。

  2.开展网上教学、拓展服务功能

  目前,两个网站的内容仅仅限制于新闻宣传,发布信息,不能提供信息下载,已经无法满足网站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要加强硬件建设,提供光盘、教材在线查看、视频下载功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方的农民朋友们的需要。

  3.加大宣传、提高信息浏览量

  进过几年的宣传,网站的浏览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由于网站很大一部分是转载其它网站信息,如中国农业信息网、三农在线、新华网等相。再加上原创信息在内容、质量、来源等因素的限制,总体质量不是很高,从而影响了网站的浏览量。为此,我们要发挥农广校特色,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加大对农广校教职员工的素质培养,不断提高信息质量,扩大信息来源,增强网站竞争力。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