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各抒己见
我国应加快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
时间:2009-10-30 11:37:28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胡小军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2545万公顷,年总产量1.30亿吨左右。由于玉米既是重要的食用粮食,还是重要的饲料原料和化工原料,所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将会不断增加,也就意味着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有着客观的需要。正因为如此,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回顾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从60年代开始至今已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始于60年代初期,主要进行了玉米收获机械技术的引进、技术吸收和基础研究工作;第二次始于70年代中期,实现了从引进、仿制国外机具到自行研制生产,先后开发成功20余种玉米收获机械,其中黑龙江赵光机械厂生产的4YW-2型牵引式卧辊玉米收获机是代表性机型;第三次从90年代初开始,玉米收获机械化的热度持续增长,投入研制的单位有100多家,生产机具已达1万台左右。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广大玉米产区的农机部门和科研、生产单位进一步加大了发展和推广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力度,玉米收获机械产销量呈快速增长的态势。现在生产使用的玉米的收获机械,从功能上讲,既可以摘取果穗,又可将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不仅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而且减少玉米的收获损失,减小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起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从经济效果上看,由于大部分玉米种植区在收获季节劳动力特别紧张,使用玉米收获机械有利于解放农村劳动力,组织玉米收获机进行跨区作业会有广阔的市场,可以给农户和农机户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从目前的机具推广数量和发展速度来看还远远不够。截止2005年底统计,全国机具保有量仅0.9万台,机械作业量为18.774万公顷, 玉米机收率还不到 8%,远远低于小麦76%和水稻27%的机收水平。
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缓慢已成为制约玉米生产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分析原因,其中既有产品性能和质量的因素,也有操作技术、农艺条件的因素。要加快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步伐,必须下大力气做好有关方面的工作。
当前我国生产的玉米收获机机型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机型:小型拖拉机披挂式单行玉米收获机,大中型拖拉机披挂式2行或3行玉米收获机,以及3行和4行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小型拖拉机披挂式单行玉米收获机因为收获行数少、生产效率偏低,而且机组在田间行走较密,碾压耕地严重,所以仅适合在小地块使用;大中型拖拉机披挂式2行或3行玉米收获机结构简单、价格适中,基本能被农民接受,特别是多数厂家在不对行收割的技术创新上取得进展,更显示出较好的地区适应性;多行自走式玉米收获机虽然结构完善、操作灵活、收获效果较好,但售价较高,其推广应用受到一定制约。但是,共性的问题是成熟度还存在相当差距,需要以适应性强、可靠性高为主攻方向,加大科研攻关和试验考核力度,尽快提供定型机型。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生产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产品设计能力、生产设备条件、生产工艺流程等相对落后,很难保证稳定的机具制造质量。关键部件使用寿命短,作业故障多,售后服务成本高,加上产品批量不大,制造成本也高,按市场经济规律考核现在的玉米收获机械,确实还存在性价比较差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存在,必将在农民群众中产生负面影响。所以说,玉米收获机械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也是限制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重要问题。
  玉米收获机械是一项农机新技术,农机部门不仅要作好机具的试验选型工作,还要深入开展示范推广工作,探索玉米收获机械推广的新模式。我国玉米种植范围广,各个地区的种植习惯差异非常大,在手工劳作条件下形成的某些玉米种植规范,尤其是玉米种植行距差别很大,严重影响玉米收获机械摘穗机构的配置,从而影响机具的作业效果。实行规范统一的玉米种植规范,也是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条件。玉米收获机械的推广,从本质上讲是技术从“生产方”向“使用方”的转移过程,生产企业和农机部门必须重视对购机农民的技术培训,积极提供售后服务,以避免因操作不当给农民造成利益的损失。
《农机推广与安全》杂志顺应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发展的需要,编辑出版了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专集。该专集收集了有关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国内主要产品情况、国内外技术发展态势、推广使用典型经验、操作调整技术等方面的文献,很适合从事玉米收获机械科研设计、生产销售、推广使用的人员学习参考。
衷心地希望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发展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