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各抒己见
国内玉米联合收获机现状与发展
时间:2009-10-30 11:38:21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尤丁
  玉米联合机收将是继小麦联合机收之后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又一大热点,近几年来,在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由于近年我国农机市场处于低谷状态,因此,业内人士在很大程度上都寄希望于玉米联合收获机的迅速发展,以给低迷的农机市场一剂强心针。事实上,让人寄以厚望,以为很快便可以象小麦联合收获机那样热遍全国的玉米收获机,仍然在市场苦苦寻求机会,寻求技术开发与市场的结合和突破口。到目前为止,已有部分机型进入应用领域,为可能到来的发展热潮作好了技术与市场的准备。从发展上讲,玉米联合收获机虽然没有如人们预想的那样迅猛发展,但是,它也已确实成为我国农机市场近期可以预见的新增长点,成为我国农机生产、销售、推广等部门不可忽视的良好商机。

  一、产品及其生产现状
  
  从90年代初期开始兴起的我国又一轮玉米联合收获机发展热潮,到目前,可以说已有了阶段性的成果。迄今,全国已有50余家企业开发生产出60多种玉米收获机,不少机型已经进入批量试制生产阶段。
  
  1.生产情况
  
  在已经开发生产玉米收获机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尚没有完成由样机到批量生产的过程。年产量超过300台的企业不过二三家,大多还以10~50台的小批量进行试验示范。据初步估计,1997年全国各生产企业生产总数约1000余台,有四五家企业产量超过100台,最多的亦不过300余台。但从实际销售情况来看,销售实绩不理想,多数企业销售量都不过半数,最多的一家销出238台。鉴于1997年的市场情况,1998年各企业都实行了生产紧缩的政策,继续保持几十台的试生产状态,而1997年生产超百台以上的企业,因销路不畅,1998年多没有安排新的生产,意在销完上年库存机子便可。因此,综合估算,1998年全国玉米收获机生产量不会超过1000台,整个生产还没有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
  
  2.生产企业及其分布
  
  由于小麦联合收获机市场发展的鼓舞和对玉米收获机发展的预测,我国不少农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又把技术开发的重心移到了玉米收获机上(另还有一个重心是水稻联合收获机)。中国农机院、河北省农机化所、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郑州市农机所等科研院所都研究开发出一些较好的玉米收获机,不少生产企业,或与科研单位合作,或自行开发研制,陆续推出了不少的玉米收获机机型,而且这种不断上马开发生产的势头还在不断增强。
  
  从地区分布来看,目前玉米收获机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其地区分布如下:北京3家,天津4家,河北12家,山东11家,河南6家,黑龙江2家,吉林2家,辽宁3家,陕西4家,新疆1家,上海1家。
  
  3.机型开发状况
  
  我国玉米机械收获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摘穗→剥皮→集穗→秸秆收集(或粉碎还田)
  
  这种模式为大中型多行玉米收获机的收获模式。
  
  (2)摘穗→集穗→秸秆收集(或粉碎还田)
  
  这种模式主要为单行收获机采用。有一些单行机有剥皮功能,但不全部剥去,而只剥去果穗最外层的包皮。
  
  在这两种模式之外,尚有其它一些模式,如摘穗后不集穗,而将其倾放于地面的机型。至于摘穗后进行剥皮、脱粒、清选的机型,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玉米果穗含水率较高,不适合直接脱粒存储,加之配套的烘干设施不能配套,因而国内目前开发的机型中,没有适应这种模式的。
  
  在50余家生产开发企业中,最先发展的是单行玉米收获机,近年二行和三行机的开发步伐明显加快。我国现有的机型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悬挂式机型,二是自走式机型,三是玉米割台,四是牵引式。其中,牵引式目前只有黑龙江赵光机械厂生产,新开发的机型尚没有。下面就前两种机型的特点分述如下:
  
  悬挂式机型,它又可分为单行机和多行机。
  
  悬挂式单行机目前开发生产企业约15家。它配套8.8~22kW四轮拖拉机,具有摘穗、集穗、秸秆粉碎还田等功能。这类机型开发时间较早,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配套动力来源广泛,价格较低(0.8万元左右/台),适应中小地块作业,不存在行距适应性问题。其劣势是相对于大中型机型,其生产率较低。
  
  悬挂式多行机,现已开发的有两行机和三行机。开发生产这类机型的企业有20多家,其配套动力为50型、55型、60型四轮拖拉机。其功能为摘穗、剥皮、集穗、秸秆粉碎还田。售价3万元左右,生产效率明显高于单行机。
  
  自走式机型,目前有6家企业进行开发生产,产品有3行和4行两种。配套动力为55~88kW,具有摘穗、剥皮、集穗、秸秆粉碎还田等功能,生产效率高。每台销售价格,3行机12~15万元,4行机18万元以上。
  
  在上述这些机型中,单行机采用卧式摘穗辊结构,作业时不需对行。多行机则采用摘穗板拉茎辊结构,适应行距600~700mm,作业时存在对行问题,相对而言,单行机技术较为成熟。

  二、市场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玉米收获机虽然已有不少机型已进入实际使用领域,但总的来说,问题还不少,一是技术成熟度还低,其表现为产品可靠性差;二是市场还没有启动起来;三是制约其发展的诸多因素还难以解决。
  
  我国目前约有1万台玉米收获机,主要是以黑龙江赵光机械厂生产的4YW-2为主,全国机收水平不到2%,其市场发展的空间仍然非常广阔。从1997和1998两年的发展情况来看,虽然玉米收获机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它已实实在在地投入到实际应用之中,不少地区已开始组织少量的机具进行玉米的机收服务,局部性区域性的玉米机收服务已见端倪,玉米易地机收已经成为一种可能。
  
  1.影响玉米机收因素分析
  
  目前影响我国玉米收获机发展的因素很多,内因是玉米收获机本身存在设计和制造方面的缺陷,表现在目前应用的玉米收获机的使用可靠性低,损失率和清净率都不尽如人意,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研究和生产单位的重视,正在加以改进。1998年9月中旬,在河南许昌市召开的全国玉米收获机易地机收现场会上,共有10家企业的16种收获机进行了现场作业,从反映出的情况来看,秸秆粉碎效果令人满意,除少数几台机子外,大多数机具作业效果十分理想,当地农民也对机收效果表示满意。他们认为,玉米机收加秸秆粉碎,每亩地40元左右的收费是可以接受的。在外部因素中,玉米收获机与种植农艺的不配套性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目前我国各地玉米种植形式多种多样,有平作,有垄作,还有套作等,而且行距差距很大,从300~700mm,甚至超过这一范围的都有,行距的不规范,给玉米机收带来致命的阻碍。因此,要促成我国玉米机械收获的发展,就必须从玉米播种作起,规范播种行距(600~700mm),以适应玉米的机收。现今,玉米收获机生产企业已向兄弟的播种机企业发出急切的呼吁,规范行距,共同发展。
  
  此外,播种行数也对玉米收获机产生影响。除单行机外,多行机都面临播种行数与收获行数相匹配的问题。目前播种机主要有2、3、4行和6行。而现在多行玉米收获机2、3行的较多。2行玉米收获机可适应2、4、6行的玉米播种机,却不能适应3行的播种机;3行的收获机能适应3、6的播种机,却又不适应2、4行的播种机。
  
  从经济收益来看,一台2行玉米收获机,售价2.8万左右,每天可作业30余亩,如果每年作业20天,每亩收费30~40元,那么年毛收入可达1.8~2.4万元,两年的毛收入可达3.6~4.8万元,剔除作业成本,两年收回投资成本是完全可以达到的。所以,如果有较为良好的组织,增加作业时间,玉米收获机进行机收服务还是有利可图的。因此,农机管理、推广及销售、生产单位应积极进行市场的引导和机具的组织,促成玉米机收易地作业的早日形成,这样玉米收获机械化服务市场才能形成,玉米收获机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2.机型发展趋势
  
  鉴于以上各种原因,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玉米收获机的发展将不会很快提速。
  
  从机型发展来看,目前是小型和中型发展较快,而大型则较迟缓。由于我国幅原辽阔,各地经济、地理、种植农艺等影响因素差异甚大,因而,其对机型的要求自然也各不相同。如地块小的地区或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需求小型的单行机;内蒙、新疆及东北或其它发展畜牧养殖的地区,则欢迎秸秆回收型的玉米收获机。也就是说,大、中、小型玉米收获机各有其发展的需求市场。因此,生产企业应考虑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开发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玉米收获机。
  
  据分析,让农民认识玉米收获机,而且适应当前不同行距和不同行数的现状,开拓市场的机型可能是小型的单行机,而主导市场发展的将是2、3行的悬挂式、自走式机型。玉米割台能充分利用目前已有的大量的自走式小麦收获机,也会有一定的发展规模。呈现小型突破,中型主导的局面,几乎与小麦联合收获机发展如出一辙。
  
  3.市场分布
  
  从播种面积来看,我国目前共有玉米播种植面积3.67亿亩,我国玉米机收的大户都集中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包含鲁、豫两省),而西南云、贵、川虽然种植面积也不小,但因经济条件、地理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走到前述地区之前。从农民的认识程度而言,最早接受小麦机械化联合收获的农民,肯定也将是最早接受玉米机械收获的。并且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秸秆粉碎还田业已渐渐为农民所接受,这对于农民接受既摘穗又粉碎秸秆的玉米收获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玉米机收,包括易地机收最早的地区与小麦基本相同,也将从中原地区最早兴起,然后向东北、西北扩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9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的我国新一轮玉米收获机发展潮,在这几年里有了长足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为玉米收获机的广泛应用奠定了较好的技术基础,而现在要完成的任务可以说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继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玉米收获机的使用可靠性;二是努力培育玉米机收的服务市场,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玉米收获机企业应该引入新的观念,以市场为中心,营销围绕市场转,生产围绕营销转,不能被动地去适应市场,追随市场,而应主动地去培育和引导市场。对于农机管理、推广、营销等部门,一方面认清形势,看到我国玉米收获机发展的真正成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制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另一方面积极进行推广宣传,同时,组织已购买玉米收获机的农户,进行区域性的机收服务,培育市场,获取经验,促进我国玉米收获机发展高潮的早日来临。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