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各抒己见
悬挂式麦稻联合收割机发展浅析
时间:2009-10-30 11:38:22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天石
初期,北京农业机械厂率先于1959年设计试制了拖拉机半悬挂式直流型联合收
割机,采用传统的纹杆脱粒滚筒、平台逐稿器、风扇筛子式清选装置等。但当时由
于拖拉机生产条件不成熟,没有坚持研究到成功。

20世纪60年代,广东、广西、湖南等地也陆续研制开发了一批悬挂式水稻或稻
麦联合收割机,生产机型有丰收-1型(配丰收-35型轮式拖拉机),珠江-2型(配
东方红-54型履带拖拉机),湘农1型,丰收-37型,桂林二型等。

20世纪70年代初,北方一些生产厂家及科研院所再次开始了悬挂式及半悬挂式
小麦联合收割机的研制。研制单位有洛阳工学院、新疆八一农学院和开封联合收割
机厂等。其中代表机型有东方红-401型和红旗-3型半悬挂式联合收割机。这期间,
研制单位进行了大量部件试验研究,并在田间进行了多年机型试验改进,为设计和
制造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机械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发动机散热器易堵塞、水温
过高、机器工作可靠性差等问题。

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业生产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广大小地块小麦迫切
需求收获机械化,促使收入不多的农户瞄准了悬挂式联合收割机这种机型,既节省
投资,又充分利用拖拉机这个现有资源。在农田作业中,桂林二型和上海II-B型悬
挂式联合收割机以较好的作业性能和较低的价格,获得了农村拖拉机用户的认可,
受到农民欢迎。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新疆-2型这种小巧灵活的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在华北粮
产区的推广和普及,悬挂式麦稻联合收割机所存在的缺点愈来愈明显,由于各地悬
挂式联合收割机型基本上以桂林及上海向明两家产品为蓝本,大同小异,机型结构
简单,工作流程短小,存在损失率高、含杂率高等问题,清选质量越来越不能满足
农民日益提高的要求,在与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的竞争中逐渐趋于劣势,市场迫切需
要质量更好、效率更高的新机型。

1998年,河北省藁城市收割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在原4LX-2A型悬挂式联合收割机
基础上,借鉴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开发了具有自走式联合收
割机脱粒、清选功能的悬挂式联合收割机,经测试,各项作业性能指标完全满足国
际标准,整机效率与同喂入量的自走式机型相当。

由于主机采用了与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相近的设计原理和设计要求,使得悬挂式
联合收割机在损失率、含杂率、清选效果方面缩小了与自走式机型的差距,获得了
农户的广泛认同,成为悬挂式联合收割机行业里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由于受到来自自走式联合收割机性能优势及价格竞争的压力和来自广大农机户
不断增长的机器质量和收益的要求,悬挂式联合收割机要在夹缝中获得发展就必须
满足更多的约束条件。预计悬挂式联合收割机将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展。

(1)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结构。脱粒、分离、清选是机型改进设计的几个
主要方面。在这些方面,国内外自走式尤其是大型自走式机具有很强的优势。受限
于农田作业拖拉机功率及结构条件,悬挂式联合收割机只有在精简结构与提高作业
性能上寻求平衡点。

(2)稳定而便捷的悬装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农户安全装卸,发挥拖拉机一
机多用的优势。

(3)驾驶作业的安全性、舒适性设计。配置倒车镜、转向灯等,以满足机手
的视野要求,利于安全操作。

(4)与农田作业拖拉机的优化组合。这需要与拖拉机生产厂家配合、协作。
(.E201W03046.)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