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整整一年的反复修改、讨论,日前韶关乳源县级大部制改革方案终于浮出水面。“此次机构改革后,乳源县党政机构由改革前的32个变成24个,其中党委部门7个,政府部门17个。”乳源县人事局局长、县编办主任钟焕光在人事部门工作了8年,他坦言,这是他所遇到的“最大力度”的机构改革。
在顺德大部制改革运行一年多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全省形成燎原之势。按照改革设计,全省25个试点县(市、区)会在今年一季度前基本完成改革。
县级大部制改革正在进入倒计时。
改革不是简单合并“同类项”
“政府就像一架庞大的机器,而各个政府部门则有如复杂、精密的零部件。只有不断地对零部件进行精简、整合,机器才能运转得更加顺畅。”钟焕光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政府机构改革的必要性。
在试点县乳源的改革清单中,其重新组建的政府部门有9个,分别是发展改革和物价局、经济促进局、市场与安全监管局等。与此同时,还有4个政府部门与党委部门合署办公,分别是政府办与县委办合署办公,监察和审计局与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办公等。
“此次政府机构调整不是简单的合并同类项,也不是物理式的加减,而是着重于理顺各政府部门的职能,使其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行政成本,方便老百姓办事。”乳源县委书记梁健表示。
梁健举例道,原来县农业局、林业局各自独立,但县里仔细研究后发现这两个部门都是涉及农村、农民问题,于是将两个部门重组合并。以前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各自需要下乡调研,而合并后工作人员不用再做重复劳动,下乡时可以同时调研、解决农林问题。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的车费、油费等办公经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政府机构改革并非一劳永逸,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优化。梁健告诉记者,尽管改革方案已经出台,但是县里一直没有停止过思考。比如水利局,其所涉及的水利建设等业务与农业、林业息息相关。县里打算等条件成熟时,将水利局并入到农林局里。
此次省里的试点改革充分借鉴了顺德改革经验,大幅度精简党政机构。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试点县并没有完全照搬顺德经验。顺德大部制改革的幅度,被形容为“石破天惊”,其党政机构由原来的41个精减至16个,减少了近三分之二。
而根据去年底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广顺德经验在全省部分县(市、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党政机构设置的限额则相对宽松:县级市30个以内;较大的县28个以内,中等县24个以内,较小的县20个以内;市辖区22个以内,由县级市改设的区28个以内。
转变政府职能是改革的核心
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
“我们千万不能望文生义,简单地把大部门制改革理解为精简机构,调整部门。”梁健表示,事实上,机构精简只是形式,其根本还是在于政府职能转变,从一个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与此同时,此次改革的核心还在于深化决策、执行、监督机制。
《指导意见》要求,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建立健全县委、县政府权力行使的公开透明运作制度;在决策机制方面,完善决策听证、专家咨询和民意征集吸纳制度;并推进政府绩效评估,建立完善县党政机构效能监督考核体系。
目前,许多县级政府成立了带有强烈“顺德色彩”的决策咨询机构。去年9月,顺德成立了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聘请48名社会精英成为“政府智囊团”委员。此后,顺德政府重大公共政策要先听取委员意见。
类似的公共决策机构,也在乳源等试点县落地。“凡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重大项目以及涉及民生和公共利益的事项,政府都不能闭门造车。”梁健表示,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代表“社情民意”和“民间智慧”,是沟通政府与社会的一道桥梁。
“与以往零散的听证会、专家座谈会等最大不同的是,决策咨询机构将制度化,这将使得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扁平化。”梁健举例道,在当前乳源的政府决策中,已经开始更多地征询各方意见,比如乳源未来将如何发展 欠发达山区如何实现“生态立县” 哪些方面将成为乳源“十二五”规划的重点
与此同时,各试点县也在研究“县权行使的公开化、透明化”。梁健表示,乳源正在设计制度,将来有可能让县级政府官员在电视上进行公开述职,接受老百姓的监督,让官员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向顺德取经成了题中之义
在县级大部制改革中,向顺德取经成了题中之义。
仔细研读顺德经验,成为许多试点县干部的重要功课。作为乳源县级大部制改革的参与者与起草者,钟焕光一直从新闻里留意着顺德改革的一举一动。在他的手头上,有一份厚厚的关于“顺德改革经验”的调研报告,上面详细记录着顺德的改革思路、方案、机构设置表等。对于钟焕光而言,他对这些材料早已烂熟于心。
学习顺德经验,能否简单复制 “山区县学习顺德经验,更多是学习其改革的精神,学习其敢于碰硬、敢于到深水区潜水的改革气魄和胆识。如果山区县不考虑实际情况,而对顺德经验生搬硬套、完全照搬,改革就会走弯路。”梁健的话,代表了许多山区县干部的心声。
“与省内大多数区县相比,顺德有着难以比拟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梁健以顺德和乳源两地简单对比道,“目前顺德的GDP产值为1900多亿元,甚至超过某些西部省份。而乳源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每年GDP产值只有40亿元左右。考虑到两地发展相去甚远,县级大部制改革就不可能全盘复制顺德经验。”
梁健举例道,顺德有着数以万计的企业,也聚集着从全国各地涌入的几十万流动人口,当地政府的管理偏重于工业化、城市化;而乳源走的是“生态立县”的路子,政府管理更多的是面向农村、面向基层。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径,也决定了政府机构设置的各自方向。
和梁健一样,许多试点县的干部都认为“改革需要结合当地实际”。“不切合实际不如不做。”阳江市编办负责人表示,在机构设置中,阳江没有像顺德那样,把农业、林业、海洋、渔业、畜牧等部门组建成农林渔业局,而是保留了海洋与渔业局,因为阳江今后要着力发展海洋经济。
除了学习顺德经验,县级大部制改革还应放眼全国。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举例道,比如江苏睢宁如何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浙江富阳如何进行财政预算变革,陕西神木如何通过全民免费医疗改善民生,都值得学习。
希望给地方多一些“自主权”
“身大衣小”仍是目前不少县级政府面临的尴尬。许多县级官员感慨道,就现行的财权、事权体制而言,75%拿到了上面,25%留给地方,这在分配上难以调动基层的积极性。而在此次县级大部制改革中,县区将得到更多的地方“自主权”。
事权下放,将给县级政府带来无限活力。《指导意见》要求“参照对顺德区简政放权的有关做法,加大放权力度,采取授权、委托等方式下放管理事项,切实扩大县、镇管理权限”。
目前,有的县区政府正在争取更多的放权。新塘是广州增城经济最为发达的乡镇之一,有着50多万人口。然而一直以来,新塘镇只有几间派出所,而没有公安分局对其进行统筹管理。广州市委常委、增城市委书记徐志彪建议,对于新塘这类大镇和重镇,能否设立公安分局,统筹管理当地治安情况。目前,增城市政府已经和省公安厅、广州市公安局等部门进行磋商。
与此同时,让许多山区县政府官员更加期盼的是“县级财力的增加”。《指导意见》要求,将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财政保障机制,调整完善县、镇税收分配机制。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合理界定上级与县级财政支出责任,规范收入划分,增加县级财力”。
这个利好消息,让许多山区县政府官员兴奋不已。日前省里《关于推进山区县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其中一项政策引起了梁健的关注:从2011年5月起,省里将生态发展镇的年正常运转经费按平均160万元确定,并由省级财政按一定比例给予奖补。
“大多数山区镇目前都面临着财政经费紧张的困窘,只能维持基本的运作,而无力承担更多的公共服务。”梁健表示,省里对乡镇运作经费的财政补贴,不仅将乡镇干部从“全民招商”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社会维稳、农民增收、公共服务、政策宣传、基层建设等方面,还将从财力分配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可以预见,事权等地方“自主权”的下放,将给县级政府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