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各抒己见
李杨:农村中小银行亟待解决牵绊体制问题
时间:2011-06-13 15:14:44来源:中国三农市场网作者:王玉

编者按
  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的顺利上市,标志着国有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国性大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告一段落。而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重心不断向大城市、大企业集中,大量面向农村的经营网点被撤销,导致了农村金融供给的严重不足。在此情况下,我们预计,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必将成为我国下一步金融体制改革的中心。

  因此,本期《企业观察家》特别推出一组文章,在从整体上剖析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改革方向的同时,也从微观层面解剖村镇银行这一新生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策略。

  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是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量最为庞大的群体。

  从2003年体制改革启动以来,我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的经营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盈利状况也发生了根本的改观。但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层面,农村中小银行机构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农村金融风起云涌

  据统计,截至2010年年末,我国共有农村商业银行85家,农村合作银行223家,农村信用社2646家;此外,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方面,截至2010年年底,已成立村镇银行349家、贷款公司9家以及农村资金互助社37家。粗略算来,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整个农村银行体系共有法人数3349家,占全部银行业机构数量的89%;营业性网点75856个,占全国总数的38.8%,这些网点绝大部分分布在县及县以下的农村地区。

  从经营方面看,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全部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的资产总额超过10万亿元,占全部银行业机构的比重为11.3%;各项贷款余额为5.7万亿元,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的11.1%。

  经营状况的好转大幅提升了农村银行机构对“三农”发展的支持。截至2010年年末,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改革启动前的2002年年末增长4.3万亿元,增长307%;涉农贷款余额比建立涉农信贷统计制度的2007年年末增长1.79万亿元,增长85.8%。

  总的说来,我国前一轮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已经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层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其未来的发展,制约着农村银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首先,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体制改革仍不到位,在治理结构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与大型国有银行的改革不同,对于农村银行机构的体制改革,各界一直都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在2003年农村银行机构改革的初期,监管部门根据各地方经济发展的差异,确定了三种不同的模式,即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这种改革设想,从初衷上来看应该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但在实践上,合作银行以及信用社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影响了银行治理的有效性。也正因为此,从2010年开始,监管部门确立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的基本方向,并开始大力推进相关机构的改制试点工作。

  其次,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存在较大不足。与大型银行相比,农村中小银行的经营理念、人才积累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均存在较大的差异。随着监管环境的日益强化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农村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弱点开始逐渐暴露出来,亟须加以改进。粗放式管理模式不仅容易滋生风险,而且会造成较大的资本损耗。这在长期内会制约农村银行机构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的上市,标志着我国国有大型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随着我国未来经济增长重心的转移,农村银行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势必将逐渐成为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核心。

  加快改革才有出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改革的重点大概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推进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同时应加快农村信用社省联社的改革,规范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提高理事会决策的独立性和科学性。

  继续积极支持民间资本入股银行业金融机构,产权方面要继续改革。从2006年以来,监管部门已多次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政策,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股本中的民间资本超过2400亿元,占股本总额已超过90%。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农村银行机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

  继续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加快推进农村银行机构经营机制的转型。在市场竞争逐渐激烈以及监管特别是对资本充足率监管日趋严格的背景下,农村银行机构必须树立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通过更为精细化的管理,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

  值得欣慰的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监管者和一些实践者都已经注意到农村银行机构转变经营机制的重要性,开始积极探索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特别是经济资本管理的方法在我国农村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文根据李杨在“中国农村金融机构转型高层论坛”上的主题演讲录音整理。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