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各抒己见
黄仕成:广东阳春乡村发展现状分析与评价
时间:2011-06-17 17:17:23来源:中国三农市场网作者:王玉

——以阳春石望镇农村产业结构更新为例

【摘要】广东省阳春市石湾镇是一个地处阳春市中心较边远的乡镇,但最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在于当地能够实事求是,利用可利用资源促进乡镇产业结构的更新。

【关键词】乡村 发展 产业结构

随着省道1968线阳春段一级公路改造、春湾至恩平超二级公路改造和站铁路全线竣工,全市交通、能源、通信、市政等各项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更加宽松。至2005年,全市经济总量将进一步扩大,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增大,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步伐加快,不同类型地区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对外开放上新水平,教育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有新的进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而阳春市石望镇则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优越的矿产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俱进的思想,实现了在2009年社会生产总值达到2.1亿元的目标,比2008年增长8%;工业总产值2.39亿元,增长18%;农业总产值1.62亿元,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03元,增长6%。目前,随着当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阳春市石望镇农村产业结构现状与回顾

从农业总产值来看,阳春石望镇总体上属于一个农村社区。面积110.5平方公里,人口38000人。全境属丘陵地带,典型的石灰岩地区。全镇总耕地面积28368亩,其中水田面积22830亩。旱地5538亩。林业用地76066亩。农业以种水稻、甜玉米、蔬菜为主,兼种甘蔗、花生、红烟、荔枝、龙眼、柑桔等经济作物。而在2006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只有15145万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176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06元,到了2009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达到2.1亿。

从第二产业看,2006年,工业生产总值13002万元。石望镇享有“腐竹之乡”、“红烟之乡”、“大米之乡”、“甜玉米之乡”的美誉。工业以明轩工艺厂、龙宫酿酒厂、永盛粮食加工厂、香港伟亨针织厂、铜陵腐竹厂等一批骨干企业为主。此外,石望镇矿石资源丰富,有多个大型石场、石灰场。目前,矿石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力度越来越大。

从第三产业看,镇内有省级保护文物铁屎迳古代钱币铸造遗址、有市级保护文物古铜陵牌坊和明朝封赐的“殿前顶戴二品虎贲将军”梁镇南将军府。另还有始于唐朝初期的“炮会”文化,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享誉海内外,是石望镇特有的民间传统习俗。据考察,佛教传入阳春石望镇已有1400年历史,由于改朝换代,石望镇的佛教事业艰难发展,时好时坏。但近年来,石望镇的“祗园庵”修建成功,佛教事业将会成为当地第三产业的重要部分。

二、阳春市石望镇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与展望

1、农业生产和综合开发潜力巨大。石望镇主要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名优水果、甜玉米、红烟和反季节蔬菜。水稻常年种植面积2.8万亩,以"博优903"的种植面积为最多,其他的品种有博优香、培杂双七、培杂茂三、雪花占、油占等。甜玉米常年种植面积达1万亩以上,且发展有5个大规模的甜玉米基地,总产量达2210吨;红烟种植面积达3000亩,亩产值达2千元以上;蔬菜种植面积达12000亩,以反季节和"北运"菜为主,总产量达8650吨;米芋种植面积有800亩,总产量6100吨。种植水果的主要品种有荔枝(桂味、妃子笑等)、龙眼(储良、石硖等)、马水桔和香蕉,种植面积达3.2万亩,并逐步扩大面积,且每个村委会都有500亩水果示范点。据统计具有规模的果场有135个,其中80亩以上的果场有9个。提倡"一人一亩,一户一园"的种果模式。从这里,可以看得出,阳春市石望镇属于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对当地GDP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当地人们致富的重要途径。但是,这种以第一产业结构为支柱的经济结构,对于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事实证明: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产品受到很大冲击。所以,当地应该警惕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如果能够增加农产品价值,运用科学技术,着眼于绿色生产、绿色加工。那么,当地的农业生产将会上一个台阶。

2、规范土地承包制度和科学利用土地资源。近年来,阳春市石望镇注意吸引外资。一方面,充分挖掘当地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由于珠三角土地价格上升,花农、果农等注意到了这一趋势,于是打算对外进行投资。而石望镇成为了他们的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他们承包当地土地,大规模种植花木。另一方面,华农温氏集团也在石望镇建立了两个大型的生猪生产基地。华农温氏在石望镇投资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土地承包肯定会出现相关的土地纠纷等问题,但只要处理得当,土地承包纠纷等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而且,事实证明了,当地农民非常支持土地的再次承包,当地政府也很慎重对待土地承包等问题。

3、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和保护环境。阳春市石望镇蕴藏大量的石灰岩资源,资源品位高,是生产高标号水泥的好材料。多个大型采石场,奠定当地第二产业基础。最近十年,当地越来越注意到采石场与当地环境的关系,开始有意识地引进外资开发矿产资源,对生产不合理的采石场一律取消。并且,任何一个采石场的工作运营须以保证当地人们生活安定,坚决做到“不扰民”,否责,一律取消。正是基于如此,当地矿产资源有条不紊地开发,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但是,必须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困境,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要树立忧患意识,保证每一分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4、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和旅游事业悄然发展。石望镇的喀斯特地貌地貌较为明显,山洞奇林尚未得到开发利用。铁屎迳铸钱遗位于阳春市春湾镇西石望镇石望小洞的铁屎迳村,是五代十国南汉(公元917925年)高祖刘龚称帝时在此铸造铅钱的遗址。对研究中国的钱币史、南汉币制和南汉刘龚王朝经济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至今并未得到开发。还有“炮会”文化、佛教文化,都是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由于当地政府与人们注意到旅游事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两种旅游资源开始得到重视,尤其是祗园庵这样一种佛家庙宇,更是逐步扬名。

三、阳春市石望镇农村产业结构更新方向的评估

阳春市石望镇农村产业结构的更新实质上只是社区变迁的一部分。社区是农业的产物。在这一社区变迁过程中,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出现了日益复杂的社会分工,社会关系由“礼俗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变。产业上的更新,实际上反映了社区变化是文化、结构、生态诸因素变迁的综合。在阳春市石望镇中,这种社区变迁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产业结构更新的外部动力主要源于广东省的产业转移。2009年,广东在“调结构”、“促转型”方面下的力度很大,成效也明显,其中关键的“双转移”战略成绩斐然。产业转移园的建设给当地带来发展的大环境、大机遇。首先,投资者的出现。投资者大多来自珠三角地区,而且拥有一定资金,他们的目标是定位于未来的花木市场。其次,当地的优惠政策。当地政府营造了优越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最后,当地人们的支持。当地人的支持成为投资者能够实现投资的关键。

其二、乡村变迁最激烈的方面在于土地等资源的优化利用,产生了包括文化、政治、生活质量、生态等一系列变化。生产上,当地生产方式趋于多样化,市场化生产占据一定地位。政治上,人们的法律观念增强,培养了用法律解决土地纠纷等问题。当地政府对自身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了,政府必须具有更优秀的业务水平。生活质量上,当地人们经济收入普遍增加,而增加的一大部分来自于地租以及劳务。思想文化上,当地农民开放意识很强,培养了更具有现代性的劳动时间观念。生产劳动之余,非常注重相关投资信息。生态环境上,注意用行动来保护当地环境,对破坏当地环境的企业一律坚决反对。减少了使用具有剧毒的农药,注意水利工程的建设等,给当地原始生态的维持设定了多条保护带。

其三、产业格局主要是第二产业主导,第一产业不会明显减少,但第一产业的内容会发生很大变化,第三产业得到很大发展。石望镇占地面积不大,却拥有优越自然资源,成为许多大企业投资的理想地,“华农温氏”等大企业在当地投资的比重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第一产业由以水稻、蔬菜等农作物转变为盆栽物品,如:花、树等。第三产业,一方面,原来忽视的给予重视,另一方面,努力挖掘存在的旅游资源和创造更多的服务业。因此,第三产业发展很快。

其四、日益复杂的社会分工使“法理”观念在农村中逐步增强。劳动的性质变了,劳动的内容也变了,使得劳动更加细致,劳动的程序性、时间性等大大增强。这一系列的变化最终使分工复杂化,一件事情需要很多人配合完成。当地农民为了维护自己合法的利益,用礼俗的方式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合同等法律手段。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