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经验之谈
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
时间:2011-06-15 13:33:01来源:中国三农市场网作者:王玉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箭杆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玉米螟分布广、食性杂、为害大,为害的植物有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等20多种,是一害作物的唯一虫态,以幼虫蛀茎取食,破坏组织,造成籽粒不饱满,青枯早熟,风折倒伏,甚至颗粒不收,严重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危害严重年份产量损失率可达20%以上。

一、赤眼蜂生物防治玉米螟
赤眼蜂是世界范围内害虫生物防治中研究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类卵寄生性天敌昆虫。赤眼蜂体型很小,成蜂体长为0.2-1.0mm,因为它的复眼是红色,所以叫赤眼蜂。赤眼蜂可寄生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近50个科200多属400多个种昆虫的卵。赤眼蜂的最长寿命可达7天,一般为3-5天,赤眼蜂的有效飞翔半径为15-20米,多数赤眼蜂在羽化后的第一天就开始产卵,产卵期3-5天左右。

赤眼蜂在自然界的种类很多,我们现在应用的防治玉米螟的赤眼蜂是松毛虫赤眼蜂,它是人工释放赤眼蜂寄生玉米螟最高的峰种,一般在玉米螟成虫产卵始期,向田间人工释放赤眼蜂,赤眼蜂将卵产在玉米螟卵内,并吸取玉米螟卵内营养物质供其子代发育成长,被寄生的玉米螟卵不能正常发育为玉米螟幼虫,而是发育出赤眼蜂,赤眼蜂就是这样阻止了害虫的发育。赤眼蜂卵在玉米螟卵内经过卵、幼虫、预蛹、蛹及成虫等五个阶段,最后咬破玉米螟卵壳飞出,雌雄交配后,雌蜂又去寻找新的玉米螟卵,赤眼蜂就是这样在田间循环往复、不断繁殖后代的过程中,将大量玉米螟消灭在卵阶段,从而达到控制玉米螟的目的。

采用赤眼蜂技术要达到预期防治效果,必须掌握放蜂时间和方法,主要技术要点包括:

1.释放时间:蜂卵相遇是关键。赤眼蜂是卵寄生蜂,必须保证释放的赤眼蜂与害虫的卵相遇,第一次放蜂在田间玉米螟初卵期;第二次放蜂再往后推5-7天。
2.释放量:每亩释放2万头,平均分两次进行释放。
3.释放方法:赤眼蜂的田间释放方法,以释放即将羽化出蜂的蜂卡为主。每亩地设置2-3个释放点,将赤眼蜂卡均匀布置在玉米田中,选玉米植株中部叶片,将蜂卡固定在叶片的背面,做到防晒、挡雨。

二、白僵菌防治玉米螟技术
白僵菌是我国研究时间最长和应用面积最大的真菌杀虫剂。白僵菌可以侵入6个目15科200多种昆虫、螨类的虫体内大量繁殖,同时不断产生白僵素(大环脂类毒素)和草酸钙结晶,这些物质可引起昆虫中毒,使体液发现机能发生变化,打乱新陈代谢以致死亡。白僵菌可防治玉米螟、松毛虫、多种金龟子、水稻叶蝉、飞虱、桑天牛、茶小叶蝉、茶毛虫、大豆食心虫和蚜虫等,特别是对玉米螟和松毛虫,已作为常规手段连年使用。  

通过人工释放白僵菌活孢子,于作物田内或玉米螟集聚(秸秆垛)场所,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到害虫幼虫体上,在适宜的温、湿度下孢子产生菌丝进入虫体,使虫体变成白色僵虫而死亡,其孢子在田间可继续侵染新的虫体,在整个生育期连续不断地寄生幼虫,达到持续控制害虫的目的。

一是封垛(秸秆垛)防治。在早春越冬幼虫开始复苏化蛹前(发现有越冬幼虫爬出洞口活动时),对残存的秸秆,逐垛喷撒白僵菌粉封垛。方法是每平方米垛面用每克含100亿孢子的菌粉100克喷一个点,即将喷粉管插入垛内,摇动把子,当垛面有菌粉飞出即可。也可用每克含量80~100亿孢子的白僵菌粉加滑石粉或草木灰按1∶5充分混匀,每亩1~2千克用机动或手摇喷粉器喷粉。
二是在玉米心叶末期,应用白僵菌粉剂或液剂向玉米植株喷粉、喷雾,控制玉米螟一代幼虫。
三是投撒颗粒剂防治。在玉米喇叭口期将白僵菌颗粒剂丢施在玉米喇叭口内,防治玉米螟。
四是注意蚕区禁止使用。操作时要做好防护,如带上口罩、手套等,工作完要清洗干净。

三、苏云金杆菌(Bt)防治玉米螟技术
苏云金杆菌(Bt)是一种能产生伴孢晶体毒素,昆虫寄主谱较广的重要昆虫病原菌,是一种胃毒性杀虫剂。苏云金杆菌对多种农业害虫有不同程度的毒杀作用,这些害虫包括棉铃虫、烟青虫、银纹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地老虎、稻纵卷叶螟、玉米螟、小菜蛾和茶毛虫等,对森林害虫松毛虫有较好效果。另外,还可用于防治蚊类幼虫和储粮蛾类害虫。

在玉米喇叭口期。每亩用Bt乳剂150—200毫升(每克含100亿孢子),拌煤渣或细沙3—6公斤制成颗粒剂,每株撒施颗粒剂1—2克, 将其直接丢施在玉米喇叭口内,防治玉米螟。在实际生产中,如果错过喇叭口期用药,这时虫子已经钻进雄穗,使用颗粒剂已无明显的作用,可以采用苏云金杆菌(BT)悬浮剂2000U或8000U/微升苏云金杆菌(BT)粉剂8000倍 40%辛硫磷1500——2000倍混合喷雾,也可达到防治的目的。

(来源:安徽省农科院)

责任编辑:泡泡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