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农事信息
关注菜篮子里的经济学
时间:2009-10-29 14:36:20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胡小军




  买菜做饭是市民每天必做的功课,喧闹嘈杂的菜市场,此起彼伏的买卖声已成为城市司空见惯的场景,现在的人早已不仅满足于吃饱吃好,还要吃出绿色和健康。一个小小的菜篮子装着市民的生活保障和健康保障,装着一个沉甸甸的民生问题。蔬菜、瓜果、肉类、蛋禽等农产品价格的起伏波动敏感而直接地牵动着每个家庭的经济神经中枢,一个小小的菜篮子装着一个大大的市场。

  从经济学的逻辑来分析,菜篮子可以解释成如下的经济问题:农民作为供给方决定生产什么种类的农产品?怎么生产和生产多少数量该类农产品?如何销售该类农产品?市民作为需求方决定购买什么种类的农产品?购买多少数量该类农产品?怎么购买该类农产品?供给方和需求方又通过什么形态的市场结构来进行并完成市场交易?市场交易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价格?

  应用经济分析解决经济问题首先要从实际案例入手,先看7月份省内媒体报道的两起关于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真实案例。7月初,《贵州商报》报道了乌当区永乐乡去年萝卜、莲花白销售旺,今年萝卜、莲花白丰收却销售困难,部分菜农甚至转行当果农。与此同时,贵阳市内菜市场萝卜、莲花白的销售价格维持在1元1市斤左右。7月中旬,《贵州商报》报道了省内外客商看好“黔山牌”无公害农产品品质好、营养高的市场潜力,实行公司+农户+技术+市场+保险的新型运作模式,使本地的绿色无公害蔬菜远销到珠江三角洲及东南亚等地。据报道,首批空运销售到香港的速生菜1小时内被香港市民抢购光。

  从媒体报道的真实案例结合调研组实地考察的具体情况,应用经济学分析,可以得出菜篮子市场体系的一个基本市场观:

  一个小小的菜篮子,实质上是由多个单一的农产品生产和交易市场按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分工专业化链条联通组合而成的综合复杂的市场体系。

  菜篮子市场体系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特别是农产品的生产市场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周期性和生产者的不合理预期两种因素相叠加,农产品的产量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下波动,由此可能导致两种不利的结果:农民丰收却难卖产品,收不回生产成本;较大的产量波动会传导到下游的销售市场,引起最终交易价格的较大波动,增加市民消费支出的成本。

  菜篮子市场体系具有一般均衡的特点,市场体系范围已远远超出地理区域范围,本地菜篮子与外地菜篮子互相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互通有无。

  由于菜篮子市场体系的复杂性和广义一般均衡性,由此内生出不确定性的特点,加上灾害气候、流行病的随机冲击;煤、电、油原材料价格的成本推进;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相机调整等外生因素的变化会放大这种内生不确定性,产生市场风险,给市场供求双方带来经济损失。

  得出菜篮子的基本市场观后,我们就可以顺势导出解决菜篮子市场体系经济问题的基本市场目标:农产品种类丰富、产量高、价格适中、绿色健康、市场波动小、风险小,销售和购买力强劲,购销两旺。

  农业生产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贵州海拔132米至2900米,四季温和,山地、丘陵、峡谷、盆地交错分布,河网密集,具有天然隔离条件好、自然生态优越、蔬菜病虫害轻,“三废”污染程度低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特别适合发展夏秋反季蔬菜和无公害蔬菜。这是贵州菜篮子市场的比较优势,是农业生产分工专业化的发展基础,市场的发展要牢牢地立足于这个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

  其次,要通过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及其他宣传渠道加大对菜篮子市场的生产方——以农户为单位的生产者企业家精神及风险意识等人力资本的培养,用市场的身边事教育市场的身边人,树立农产品生产紧紧围绕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市场理念。再次,要引导并鼓励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制度及微观经济组织的改革创新,使产、供、销不脱节,农、工、贸不割裂。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农民生产和贸易流通合作社、超市订单式农业、农村各种专业生产协会、农村物流组织等适合动态复杂市场体系的多种经济组织形式。最终达到提高单位农产品生产效率和生产技术,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转移并降低农产品市场风险,降低农产品物流损耗,增加符合市场需求信号的农产品销售产量和质量,降低农产品销售成本的市场目标。

  菜篮子关系到千家万户,提高市民的基本收入,是形成菜篮子市场有效需求的重要保障。根据市民基本收入的不同,千家万户的菜篮子会形成不同的购买力,在菜篮子市场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主体力量自动细分市场的同时,政府尤其要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针对低收入阶层的菜篮子,可以发挥政府的作用,在各个菜市场划定区域采取政府补贴、农户直销、减免税收等多种手段保质保量、降低销售成本,让低收入阶层享受实惠,增加低收入阶层的实际购买力,让菜篮子市场的需求高低有别、形成合力,社会安定团结、形成和谐。

  菜篮子市场从表面上看是农户、批发商、零售商、市民之间生产、供给、需求、交易的各种纷繁复杂的经济行为,但市场交易成本的高低、交易效率的好坏、交易价格的涨跌与政府对菜篮子市场体系提供的大量公共产品的支持和服务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从无形的方面来说,首先要长期保持绿色通道的有序畅通。其次,要加强零售市场—批发市场—经济组织—农户的信息化网络建设,发挥远程教育系统的高科技优势适时传输市场供求信息,提供给市场优质的信息服务平台,提高菜篮子市场体系中各个单一市场的信息化水平和交易效率。同时监管市场供求信息的透明度、真实性、安全性。再次,要编制菜篮子一揽子价格指数,实证研究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定期发布用于指导市场供求关系的调整变化,使市场资源有效流动得到合理配置。

  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从有形的方面来说,要积极支持批发市场的龙头建设,使其市场功能向高级化形态转变,扩大批发市场的数量和规模,降低批发市场准入门槛,使五湖四海的客商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形成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要鼓励批发市场做好农产品交易经纪人的培养,鼓励批发市场在农产品远期交易及订单式农业等交易方式的探索和创新,降低农产品的远期交易风险,减少市场波动,稳定物价,降低供求交易双方的成本。同时建设好终端零售市场,从市场形态、分布数量、质量检验、卫生监督、工商税收、市容环境等细节之处扎实工作、做足文章。使市民的菜篮子能买上绿色、放心的农产品。



作者: 程昱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