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农事信息
玉米超高产简化栽培技术
时间:2015-04-08 01:27:40来源:作者:樊稠
玉米超高产简化栽培技术
一、玉米的增产潜力到底有多大?
玉米是C4作物,光合效率比稻麦高2-3倍,产量也最高。玉米净光合生产率为46-63mg CO2/dm2.h,小麦为17-31,水稻为12-30。因此,玉米也是粮食作物中产量潜力最大的作物。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最高产量记录为1850kg/亩,我国玉米最高记录产量是1402kg/亩。
国内外玉米高产记录
1977 1475 kg/亩 美国密执安州 莱姆
1985 1548 kg/亩 美国伊利诺斯 Warsaw
2001 1709 kg/亩 美国爱荷华州 Childs
2002 1850 kg/亩 美国爱荷华州 Childs
2004 1146.7kg/亩 山东莱州 金海种业
2005 1402.86kg/亩 山东莱州 登海集团
2006 1150 kg/亩 吉林桦甸 吉林农科院
2006 1159 kg/亩 内蒙呼市 内蒙农大
2006 1145kg/亩 新疆
由此可见,玉米是高产作物,产量潜力很大。
二、 影响我国玉米单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 管理粗放
2、 技术含量低,影响玉米产量的诸项技术及配套产品在农民那里很难形成最优集成
3、 缺少实用的高产简化栽培技术
4、 缺少系统的培训、示范、推广、服务体系
三、 玉米单产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玉米产量的构成简单地讲是由亩株数(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粒重,也就是由每亩株数、每株产玉米的多少决定。如何在每亩土地中按照合理密植的原则,增加每亩株数,提高单株玉米的产量是决定亩产的关键。
四、玉米超高产栽培最合理的密度是多少?
种植密度与能否实现增产增效密切相关。只有“量地选种,因种而种”,结合地力水平和良种特性,当密则密,当稀则稀,才能发挥品种自身的增产潜力,通过提高光、热、水、肥的资源利用率,促进切实增产。然而,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道理也很简单,但玉米生产实践中,该密植的“薄拉地”偏偏要选用稀植大穗的品种,该稀植的大穗型品种为了求高产硬性密植,不切实际的做法和现象,到处常见。不但达不到增产目的,而且大大影响了农民高产创建的积极性。可见,即使所有的玉米品种都可以搞超高产栽培,其栽培密度也不可一概而论,实践证明,玉米超高产栽培的最佳密度是在该品种适宜密度的基础上提高30—50%后的亩有效株数。
五、是不是所有的玉米品种都适宜超高产栽培?
答案是肯定的,在该品种的适生区域,除了确定超高产栽培的最佳密度之外,其他的栽培技术大同小异。
六、 玉米超高产简化栽培技术的优势在哪里?
玉米超超高产简化栽培技术是农业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八字方针在生产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对目前诸项玉米高产技术进行优化集成并试验示范推广而定型。其内容包括品种选择、拌种剂的使用、除草灭虫、肥料的选择和使用、化学调控、亩密度和株行距的合理搭配。把影响玉米超高产栽培的个体优势、群体优势、边行优势、养分的供需平衡优势、管理简化优势进行了优化组合。本技术在不增加农民劳动强度和种植习惯的前提下,提高了单位面积的投入产出比,使对比产量提高30%--50%。该技术通俗易懂,实施简单,农民比较容易接受。
七、超高产简化栽培技术对品种的要求是什么?
1、 并非只有耐密、紧凑型品种才能搞高产栽培,稀植大穗型就不能搞。因水浇条件、地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地方适于稀植品种、有的地方适于密植品种,因此在超高产栽培上,只要是在本地连续三年综合抗逆性比较稳定的品种都可以选择。
2、 农民手中至少有两个或三个优秀品种储备,每2—3年进行一次品种更换。
3、 选用高产优质、综合抗性好、生育期稍长的品种。随着气候的变暖,无霜期延长,积温增加以及收割播种机械的改进,农耗时间缩短,小麦播种期后移,夏玉米生长期变长,因此需要将原来的早熟玉米品种更换为中熟甚至中晚熟品种,即由原来的95-100天可更换为105-100天左右的品种。品种生育期长,能充分利用光热条件,产量潜力大
八、不同的品种如何确定高产栽培的密度?
超高产栽培的密度一般是在该品种品种介绍适宜密度的基础上提高30—50%计算得出的数据。比如,某品种建议亩种植3000株,高产栽培时它的密度是3900—4500株。土质肥沃、水浇条件好、技术能实施到位选上限,反之选下限。
九、玉米种子在播种前为什么还要拌种?
种子从厂家包衣,经过经销商到农民手里,搁置到播种,一般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种子包装袋上一般都有透气孔,种子的包衣剂通过透气孔和空气接触,药效会降低,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播种前6—8小时对种子进行包衣。
十、如何确定种子的播种量?
1、芽率、整齐度较高的精选的适于单粒播的种子,价格较高,一般按每亩粒数包装成袋,用种量的计算方式是:实际用种量=105—110%的亩有效株数。
2、常规的大包装种子建议用量4—5公斤,使用10公分小行距。
3、其他包装的种子请依据种子的芽率、整齐度灵活掌握。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