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浙江松阳县新兴乡外孟村:旧屋变成新家园
时间:2009-10-29 17:12:12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初夏五月,记者来到浙西南的松阳县新兴乡外孟村,宽敞的村道,崭新的楼房,与两年前相比,给人一种恍如隔世之感。村民陈孟法家三层半的楼房里,每层楼的卫生间都用上了抽水马桶,每个房间都有宽带和有线电视接口。陈孟法说:“我本来住在山上自然村,去年下半年建起这幢新楼房,比起老房子,不知好上多少倍。29岁的儿子以前很少有人提亲,现在说媒的人接连不断。”
“改变农村面貌,政府责无旁贷。应对金融危机,农村大有作为。”松阳县委书记林健东说。2008年以来,为了破解农村建房难、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拉动农村内需、促进农民就业,松阳县全面开展农村破旧房改造工作。去年,松阳实施28个农村破旧房改造、5个整村搬迁和156个自然村撤并项目,累计拆除旧房3065户,新建住房1763户,使全县10269位农民告别了破旧房。
  改造破旧房的“松阳模式”
  松阳23万人口,农民就有20万。改革开放30年,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但农村布局散乱、住房破烂不堪、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景象依然存在。近年来,虽然新农村建设政策越来越好,投入越来越大,但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局部改造多,统筹实施少、整体推进少”等问题,难以从根本上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改变农村面貌。
  叶村乡党委书记王礼军说,破旧房改造工程之所以成为民心工程,主要是县里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松阳的做法可概括为“四个坚持”:
  坚持“一户一宅、统一标准”。农民必须拆除破旧房、注销权证后,重新再安排建房用地。严格控制建房用地面积,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户型、统一立面、统一配套基础设施。
  坚持“村当业主、农民自愿”。村委会按照村民自治和责权利统一的原则,担任业主,全面负责破旧房改造的组织实施。
  坚持“政策引导、重点扶持”。对连片拆除破旧房面积达3000平方米以上的,每平方米补助村集体50元,每建一幢新房补助5000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把农村破旧房改造与建设用地复垦、农民异地转移有机结合起来,复垦耕地归村集体所有,耕地指标由县土地收储中心收储。
  坚持“因村制宜、分类实施”。在平原农村和山区中心村,通过连片拆除破旧房、闲置房,重新规划建新房,多余土地复垦为耕地或用于人口内聚外迁,开展破旧房改造;在自然村和山区小规模行政村,以整村搬迁和自然村撤并为重点,推动农民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闲置宅基地复垦为耕地,不易复垦的则恢复生态。
  一项工程带来的多种变化
  “松阳农村破旧房改造,除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和促进生态文明,还解决了‘房往哪里建’、‘人往哪里走’、‘地向哪里要’、‘钱从哪里来’等问题”,松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忠伟归纳了农村破旧房改造带来的可喜变化。
  ——2008年,松阳在不占用一分耕地的情况下,落实了所有破旧房改造农户的建房用地,还利用盘活的建设用地,解决了718户长期无地建房农户的建房用地。
  ——以农民建设一幢占地85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新房估算,一般投入都在15万元以上,至少拉动10个以上相关方面的消费需求,需要7个以上工种参与建设。2008年至今,松阳在农村破旧房改造上投入的资金已超过3亿元,拉动农民建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行业消费6亿多元,为6000多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农村破旧房改造使大批农民实现从山区到平原、从自然村到中心村、从农村到城镇的转移,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拓宽了增收门路。2008年,松阳实现农民异地转移5767人,是2007年的3.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8%,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增收最快的一年。
  ——通过破旧房改造,新增建设用地11.2万平方米、复垦耕地2410亩,为培育产业、建设项目、发展农村事业提供了宝贵空间。通过新增复垦耕地指标有偿调剂和创新农村金融信用体系,筹措了项目资金。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