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4月26日电(记者陈键兴)静静流淌的瓯江边,葱郁苍翠的太鹤山下,积淀了千年历史的古城青田沉浸在春日的晚风里,显得悠然恬淡。若不是真的走进青田,谁也无法相信,在浙南山区的小县城里竟能喝到纯正的意大利咖啡,吃到道地的西班牙火腿,品到法国乡村窖藏多年的名贵葡萄酒。 记者日前在青田采访全国侨联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现场推进会,走过一派繁华的县城,踏访古老却依然生机勃勃的村庄,被这个有着300多年华侨史的山城深深吸引。 今天,约有23万青田籍侨胞分布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早在17至18世纪,就有青田人循陆路经西伯利亚前往欧洲贩卖青田石雕。在邹韬奋先生笔下,人们可以了解到,至上世纪30年代,青田人“带着一担青田所仅有的青田石……漂流到欧洲……不久发了小财……不到十年,竟布满了全欧!最多的时候有三四万人”。 和广大海外侨胞一样,身居异国的青田人,始终怀抱着拳拳赤子之心。近年来更积极参与家乡的新农村建设。 为凝聚侨胞的爱乡热情,青田县推出了“百个侨团助百村,千名华侨扶千户”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县长邝平正介绍说,已有127个侨团结对85个行政村,1235名侨胞结对2169户困难群众;在乡村整治工程中,侨胞捐资已达1200万元人民币;侨胞还积极参与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资助活动,设立奖学金,捐建乡村学校。 方山乡龙现村是一个山坳里的古老村落,现有700多名侨胞,村中家家户户都是侨眷。村长吴小舟说:“村里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有90%是侨胞捐建的。” 侨胞捐建的村委会办公楼,有个响亮的名字叫“爱村楼”,楼前有一幅楹联:“侨胞慷慨盛世共兴千秋伟业,黎庶怡然神州同沐万里春风”。 据村支书吴海平介绍,侨胞们还发挥在产业经营方面的优势,倡议和带领村民开发生态旅游。去年,龙现村共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旅游收入达200多万元人民币。 侨胞们还从龙现村民世代在稻田里放养的“田鱼”身上开掘出了国际市场,原本并不起眼的“田鱼”如今远销欧洲,据说每斤可以卖到30欧元。村中一根电线杆上一个不大的广告牌上写着:“开发有机食品,进军国际市场”,可见龙现村民的大气魄。 龙现村的幼儿园里,一块板报栏上贴着不同国家的国旗。幼儿园老师告诉记者,这里42个孩子的父母分布在海外23个国家和地区。 一位村民对记者说:“我的儿子、儿媳都在葡萄牙,孙子在国外出生,现在送回来上幼儿园。因为他们没时间带孩子,也想让孩子在国内先把普通话和家乡话学好。”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青田侨胞几乎都让孩子在青田至少念完小学后再出国。“青田侨胞既有开放的国际视野,也非常重视中国文化的薪火相传。”中共青田县委宣传部部长李飞林说。 在青田县城的街头,随处可见这样的标语:“走遍天下,家在青田”,这是去年青田华侨大会的主题词。当时创作的歌曲《我的故乡叫青田》里唱道:“山粉饺子嚼出亲情,蛋丝糖酒醉斜阳。……闯五洲,走四海,走不出青田的水和山”,回乡相聚的青田游子们听得是热泪盈眶。 侨乡青田的故事与新编,道不完;青田游子的爱国爱乡之情,更写不尽。 |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