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调查四省农家书屋:农民爱看什么书?
时间:2009-10-29 17:13:47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黑龙江肇源县和平乡华原村农家书屋一角。 (记者 曹红涛 摄)

为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国家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计划“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建立20万个农家书屋,到2015年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

一年多过去了,农家书屋工程进展如何?农家书屋是否真正惠及了农民兄弟?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与完善?在“4·23”世界阅读日到来前夕,本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在黑龙江、河北、湖北、云南4省进行了实地调查。

  农家书屋帮了大忙

村民说:“多读点书是好事”

黑龙江肇源县和平乡华原村农民宋成文两天没去农家书屋了,眼下正值春播时节,地里活一累,晚上就不想动弹。

平常,隔不了一两天,老宋晚饭后就要去书屋溜达溜达。几天前,书屋还帮了他大忙。他家里养了40多只鸡,4月中旬发生了鸡瘟,正在无计可施的时候,老宋想起了农家书屋。当天晚上,他着急地找到管理员付立柱,借出了一本《畜禽无公害高效率养殖实用新技术》。书中“疫病无公害防疫”一节让他茅塞顿开。第二天他从县畜牧防疫站买来20多支消炎药利菌净一喂,药到病除。

“要不是看这书,喂这药,鸡肯定完了。”老宋说,农家书屋帮了大忙。

村长董彬介绍说,到书屋看书已经成为华原村部分村民生活的一部分。大伙吃完晚饭6点钟左右就来了,每晚都有10来人,最晚的看到10点钟。

4月21日下午,在河北省邢台县皇寺镇温暖河村村委会大院门口,记者随机询问路过的十几位村民是否知道农家书屋,大家都说知道,就在村委会。再问是否去看过书、借过书,不少人都说去看过,次数不一。这个村的农村书屋,是河北省目前已经建成的217个农家书屋中的一个。村委会主任王立国说,书屋晚上7时到8时开放,每晚都有人来看书,人数时多时少。

调查发现,在一些农村,农家书屋的“知名度”还不是太高。4月21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镇,记者走访了数十位村民,一半村民回答说“不晓得”,有的村民反问:“什么是农家书屋?”走进五里界镇唐涂村的农家书屋,一间房、两张桌、一个书架、一个空书柜就是全部家当,书屋角落还有两捆未开封的书籍。架上书籍涉及文学、科技、常识、小说、普法等,但已布满灰尘。查查借阅记录,登记簿上只有10来个名字。

不过,总的说来,村民对农家书屋还是十分欢迎的。唐涂村吴大妈说,“这是党的一项好政策,多读点书毕竟是好事。”

实用类图书最受欢迎

农民呼吁:“多提供些对路子的书”

制图:杨 暄

调查过程中,村民说得最多的还是书管用不管用。“大伙儿可想看些有用的书呢,希望政府能多提供些对路子的。”云南省会泽县娜姑镇乐里村的一位村民说。

据了解,村民眼里“管用的书”,通常指的是农业科技、涉农法律、防病治病等方面的书籍。乐里村农家书屋管理员介绍说,“《科学养猪》、《经济林果》等科技类书籍,在这里最受欢迎。”

与农民的读书需求相比,一些农家书屋提供的图书却有些不对路子。走进河北省邢台县的一个农家书屋,7个书架,除了光盘报刊书架和农业科技类书架外,其余的书籍都与文学有关。村民王援朝老人指着迎面书架上摆放着的一排大部头的外国文学选编说,“这些书俺们不爱看,没什么用。”他指着农业科技类那个书架说,“这些俺们爱看。”书屋管理员也说,“这些文学书基本没有人动,大家读的大部分是种植养殖方面的书。”

在已经提前实现了“村村有书屋”目标的黑龙江省大庆市,致富实用类图书很受农民欢迎。但一些村民也反映,书屋藏书与农民的个性化需求之间仍有较大缺口。“狐貉养殖方面的书太少了,统共也不到10本,全村60多家养狐貉,根本不够看。”

同时,一些村民还反映,农家书屋里的一些书太陈旧了,内容有些不适用。在黑龙江肇源县古恰乡孟克里村的书屋里,记者随手拿起一本《法学通论》翻看,发现是1985年11月出的第一版,旁边是一本1977年出的《土地管理法》,书页早已泛黄。书屋管理员王延才说,书屋有近1/3的书不太适用,有的年代太久,跟不上社会发展变化,最新的蔬菜无土栽培等方面的书籍一本都没有。

“书屋建起来了,书也陆续摆上了架,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彭光芒说,农家书屋应多提供一些有指导价值的信息和有实用价值的图书,形式上应图文并茂、易学好记,确保看得懂、用得上,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需要的“致富屋”、“希望屋”、“幸福屋”,成为农民离不了的“营养屋”。 (记者 曹红涛 李增辉 田豆豆 陈娟)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