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文明新风吹进黑龙江甘南县“摩托村”
时间:2009-10-29 17:15:37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黑龙江省甘南县有全国第一个“彩电村”,其实这个县还是一个有名的“摩托村”。全村498户基本家家住砖房,户户有摩托。农民腰包鼓了,又抱成团创了个“市级文明村”,在当地新农村建设上跑在了前头。这个村就是宝山乡兴塔村。
找准致富路
农民想挣钱,先要种好地。这个村去年新打水田补水井50眼、机电井10眼,低洼易涝旱田改水田3700亩,使全村水田面积达1.5万亩,形成“田、林、路、渠、井”综合配套的标准化水田区,从发展绿色水稻生产入手,打响农业产业调整第一枪,当年人均增收400元。接着又购买5台大型农机具,组建了拥有36台大型农机具的村农业机械化合作社,实现了水田作业全部机械化,降低了生产成本,间接增加农民纯收入100多万元。
种地之余,村民们也搞点养殖,渐渐地由小到大,成了“气候”。现在有23户村民成了养猪大户,全村奶牛存栏超过百头。
县里提出的“劳动力向二三产业集中”的路子,兴塔村村民都认。县里给政策,大伙有热情,去年一下子就转移劳动力296人,常年外出务工的达186人,户均增收900元。农民思想活了,离土经营的多了。这个只有1800多人的小村,现有集贸市场、日杂商店、摩托车修理部、网吧、饭店、超市等11家。村官领着大伙晃膀子挣钱,村民人均年收入达5000元。
琢磨过日子
钱到手了,得琢磨把日子过好。第一条就是村得有个村样,让老百姓住着舒心。去年6月这个村完成了撤销自然屯合并中心村工程,农户入住率达到98%,新房普遍砖瓦化。两条主干道、18条次干道给中心村打上了“格子”,瞅着就规整。路两侧有笔直的排水沟,过道处都铺设了桥涵。
现在,全村有330户安装了固定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也达到了90%。村民们又乐呵呵地等着今年“收秋”双喜临门:一是投资13.5万元兴建的文化信息中心楼今秋就可投入使用;二是自来水主管道已铺完,到秋天全村就能吃上自来水了。
做个“讲究”人
村支书刘国才说,做“讲究”人分两个层次,一是村官要讲究,别两眼一瞪一手遮天;再就是村民也要讲究,得有点新农村农民的架式,火车都提速了,农民也要“提素”。
话说在嘴里,民主政治建设就要抓在手里。这个村率先成立了村民监督小组,村集体财务、政务要定期向全村公布,接受村民监督;村里的大事不是几个头头就能随便拍板,要通过村民代表“一事一议”;无职党员也不能闲着,有的专门负责“参政议政”,有的帮扶贫困户,人人设岗定责,个个忙忙活活。
这个村还制定了村规民约,搞起了电视里常说的“思想道德建设”,村民们没事时打球、扭秧歌的多了,耍钱、喝大酒、搞迷信的少了。他们还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的评比,使精神文明创建走进农家,全村涌现十星级文明户124户。又投入资金7000元,修建了60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动室,大伙看点书、学点知识方便多了,越来越多的村民有空就钻到活动室,当起了“文化人”。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