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海城市东部山区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南果梨之乡。每年金秋时节,那金灿灿、红艳艳、香喷喷的南果梨,坠弯了枝、挤爆了树、铺满了坡,引得南来北往的客商爱不释手,啧啧称赞。如今,有了经国家绿色食品中心检测认证的A级证书,更具市场竞争力,即便售价高达每公斤4元,精明的客商还是慷慨解囊,装满了大小车辆的南果梨,留下了大把大把的人民币。这个南果梨之乡,就是海城市接文镇的王家堡子村。 1983年,沈阳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走进了王家堡村,从了解自然资源、制订发展规划起步,开始了农业现代化综合实验基地建设。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王家堡子确定了“远山搞森林,近山放柞蚕,低山坡地水果园”的发展方向。专家们把多年摸索的南果梨早结果、早丰产技术进行示范,实现了2年见果、4年有产量、5年丰产,加上村里在政策上鼓励建果园、栽果树,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建成高产优质果园12000亩,柞蚕3500亩,林地5000亩。 南果梨的一大缺点是不易贮藏,按传统做法只能保存一个月左右。经沈阳农大专家指点,近半数的农户修建了家庭微型气调冷库,形成了南果梨生产、贮藏保鲜、市场销售的“一条龙”,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放养柞蚕也是这里的传统产业,但产量不稳,效益不高。专家们就把一系列柞蚕生产新技术,如新品种引进、杂交育种、蚕卵消毒、三移放养、灭蛆保蚕等组装配套,教给村民,实现了柞蚕连续10年高产稳产。 典型引路是推动农民接受技术培训的好办法。村民蔡志山放养春蚕,按专家指点进行卵面消毒,500克卵收获20千茧,而不进行卵面消毒的只收获6千茧。村里抓住这样的实例召开现场会进行讲解,连续几个现场会,村民们看到了科学技术的“神奇”,积极性高起来。以后每逢教授讲课,村民们提前收工,早早到教室占好位置,一旦遇上停电,便点上蜡烛,照听不误。 在实际调查中,沈阳农大的专家认为王家堡子远离城市,没有污染源,空气、水、土壤等自然条件优良,生产绿色食品优势明显。但要把以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为主的技术转变到以保护利用当地天敌、释放人工繁育天敌的生物防治为主体的综合防治上来,是生产技术体系的重大转变。专家们制订出详细的生产规程,手把手地教授农民专业技术,村里也在经济上给予扶持。村民生产绿色食品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种苗培育、幼旺树早期丰产、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水灌溉、家庭微型库贮藏保鲜等一系列配套技术全面推广。2000年经国家绿色食品中心检测,南果梨达到A级绿色食品标准,2003年经国家认证为有机食品。在向绿色食品标准努力的同时,专家又把目标盯在了提高南果梨商品性能上,逐步摸索出通过疏除叶片、铺反光膜等措施,促进果实着色,大幅度提高红果率。仅此一项技术,又使每公斤南果梨售价提高1元。 从1983年到现在,25年间沈阳农大来蹲点的专家从未间断过。前些年交通不便,坐火车、转汽车、再步行,这些专家教授从沈阳来到王家堡子,足得折腾大半天;那时村里条件差,早起洗脸要跑到大队部门前的小河沟,下饭菜常常就是小葱蘸酱。村民都说,专家们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王家堡子村,留下的是王家堡子村现在应用的先进技术达到80余项;全村630名劳动力中有农民技术员598人,农民农艺师12人。如今,王家堡子南果梨摆到了广州、上海、武汉、沈阳的高档宾馆,并打入国际市场。在北京国际机场的柜台上,由12个南果梨组成的一个礼品盒售价50元,平均每个4元多钱。王家堡子也由过去远近闻名的穷村变成了令人羡慕的小康村。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
中国农资供销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中国农资供销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17
nzgx.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0904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233号
联系邮箱:zgnzgxw@163.com 联系电话:010-56021281 18610056221 18612925535
业务:

客服: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