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黑龙江鸡西市恒山区红旗乡丰鲜村大力发展劳务
时间:2009-10-29 17:16:47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红旗乡丰鲜村是该区唯一的朝鲜族村,地处该区红旗湖以东4.5公里的山坳里,全村共有居民106户,人口356人,其中劳动力158人,水田1,125亩,人均种植面积3.1亩。前些年,由于丰鲜村缺少立村企业,农民思想守旧,导致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村内基础建设落后,农民致富无门,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靠种植业,人均收入始终停滞在1,000多元钱。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以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认真研究该村的实际,确定了“发展劳务经济来带动村经济发展,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充分利用在南韩的亲缘关系,组织全体村民多方找门路、筹资金,把赴南韩打工做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功方向。
截止目前,该村到南韩打工的人数已超过90人,到海南、深圳、上海、广州等沿海发达城市打工的30余人,使该村的人均收入迅速增加到5,800元。
几年来发展劳务经济的工作实践,证明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富民政策,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是一条致富之路。他们的做法是:
一是提高认识,为发展劳务经济奠定思想基础。“思想新一新百新,观念变一变百变”,为推进全村劳务经济发展,提高村民对发展劳务经济的认识,他们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思想引导工作,为劳务经济在我村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起初,该村组织第一批村民到南韩打工,许多村民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报名的十几个都不去了,只有村民金民珠一个人去了。当年挣了近10万元,不但还清了走时欠下的1万多元债务,还在村里盖起了三间大瓦房,他成了该村外出打工第一人。
二是做好服务,为发展劳务经济解决后顾之忧。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一系列的问题也摆在了村两委班子的面前,例如村民要外出打工办手续难问题、缺少资金的问题、安置老人、小孩的问题、打工人员承包责任田谁种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将影响该村的劳务经济发展。因此,村领导班子在村民当中开展了详细的调查研究,针对存在的各类问题研究解决方案。①积极为赴韩务工村民解决外出手续和资金问题。村委会抽出专人,到相关部门帮助村民跑手续、筹资金,使想出去打工的村民都能按期办完手续,外出打工。②积极排解外出务工村民的后顾之忧。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后,留下老人和小孩。为解决老年人闲来无事的问题,村里成立了老年协会,并腾出了一间80平方米的房子,购置了电视、VCD等设备,供老年人娱乐。如果老人有病,村委会领导就帮助联系车、找大夫、送医院。如果小孩需要上学,找不到合适的学校,村里就帮助联系二道河子矿和市里的学校上学。几年来,村里共帮助20多位老人看病,打车就花费近千元,资助医药费上万元;帮助联系学校,使10多名适龄儿童上了学。③积极帮助外出务工村民解决责任田耕种问题。打工村民走出去之后,他们承包的水稻责任田无人种植,要是由村民自己发包往往引发很多纠纷,使外出务工村民很难在外安心打工。为顺利地解决这一问题,村领导班子多次深入到村民当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意愿,确定了“经村民委托由村委会统一发包”的方案。把外出务工村民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按市场承包价,承包给本村有经验的村民耕种,承包费由村委会统一代缴,年初或年底外出村民返乡时由村委会交给村民。这样一来不但很好地解决了责任田的耕种问题,而且使在家种地的村民也成了水稻种植大户,每年收入也都能达到3-4万元,解决了在家种地农民收入较低的问题,实现了“双赢”。
三是回报家乡,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新农村建设启动后,许多在外打工人员看到这些年家乡变化不大的现状后,“回报家乡、建设家乡”成了他们的共同心愿。村民林东勋,去南韩打工挣了钱以后,看到村里餐饮业发展不起来,心里着急。准备投资十余万元,建一座100多平方米的饭店,发展餐饮业。村民李英淳前些年去南韩打工挣了些钱,回来投资煤矿,又积累了一部分资金,为了丰鲜村的发展,投资300万元,在丰鲜村开工建设一座集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朝鲜族风格的渡假村,目前,15,000平方米的鱼池现已动工,今年下半年还要在渡假村内建一栋2,000平方米的饭店、旅店以及篮球场、门球场等设施,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以此带动全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为改变村民的住房条件,在村两委班子的组织引导下,外出务工人员积极筹措资金140多万元,准备在村里建一栋面积2,100平方米、各种配套设施齐全的新型住宅小区,彻底改变村民的生活条件。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