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广西防城港:山海之间兴起回乡潮
时间:2009-10-29 17:17:17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新六村,位于广西防城港美丽的江山半岛一隅,风景秀丽,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新六江里鱼虾成群,出产的鲈鱼能与茅岭鲈鱼相媲美,水门虾味道更是鲜美。连绵不断的山上有的是肉桂、松脂、林木……但2000年以前,村民们却只能看着山上的水里的“宝”受穷,该村一直是江山乡四个贫困村之一。由于村里出到防东二级路靠的是一条弯曲不平且年久失修的机耕路,人走在上面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雨天要骑个自行车出街,有的路段不是人骑车而是车骑人,更不用说能通大车了。那时新六村的人们只能用煤油灯来照明,晚上10点不到村里就漆黑一片,静得令人发慌。在这种情况下,新六村有的组十室九空,村民都外出了。
但是在2000年后,新六村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市直、区直扶贫项目来了,边境大会战修通了到新六村的四级公路,接着拉了电。交通方便了、电拉上了,开发新六村的条件成熟了,村委引来了浙江的老板建了41亩虾塘,当年产值达43万元,利润20多万元。村委利用这个典型广泛宣传,引导在外乡生活且有资金的新六人回乡创业,很快就掀起回乡创业热潮。他们有的利用新六江水水质好的条件,在江边的荒地、低产碱酸田上建起了虾塘,养南美白对虾。因条件好,成功率高,有的年份成功率达100%,效益也十分理想,每亩塘面年最高利润达30000多元,少的也有5000元左右。在他们的带动下,留守的村民也建起了虾塘,现在新六村的虾塘面积已发展到1000多亩,年产值1500多万元。还有的人回乡组织村民上山割起了松脂,年收入人均也有万元,最多的一户达50000元。有的上山砍扫把树。这种树经编织,能出口创汇,价格高,经营者一年也能有10000多元收入。更有部分村民带着在外面赚来的资金为新六村的荒山披上了绿装,种上了肉桂、松树、速生桉树。还有装机排出海捕海蜇的,每排每年平均也收入15000元以上。
现在的新六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养对虾的季节里,你会听到不停息的增氧机声,汽车、摩托车声,菜贩的叫卖声,还有从高质音箱里飘出的音乐声。村民的收入成倍、成10倍地增加,一栋栋“对虾楼”、“松脂楼”、“扫把楼”正在拔地而起,外出的乡亲们像潮水一样涌回来了,建设新农村的热潮正在新六村兴起。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