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平民屯自发集资投
时间:2009-10-29 17:17:30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两年前的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何平村平民屯,泥土房唱主角,泥水路湿人脚。
如今的平民屯,一幢幢洋楼不得了,一条条新路真不少,村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悠闲娱乐少烦恼。
老乡开会议修路
6月9日,回忆起2002年那一次“贵港会议”,党支部书记刘达开的心情就如6月的阳光一般灿烂。那一次,平民屯党支部召集在贵港城区工作的老乡开会,惟一的议题就是修路:
“屯里现在种上了优质谷,又种桑养蚕,养殖业也发展得不错。但是运输实在是问题啊!”
“屯里车多人多,但是村道和通往外面的道路都是泥路,一到下雨天啊,真是不愿出门!”
“以往每年屯里也都集资铺上一些砂石,但毕竟不得长久,干脆要做就一次到位,搞成硬化水泥路面!”
结果,这一提议得到众乡亲一致赞同,并在会上就开始捐资,不到两个小时,集起了2.6万元。同时大家商定,除捐资之外,每家需按每人40元钱进行集资。很快,这一次的集资捐资就筹得了14万元。
2003年临近春节,党支部又想出了一个妙招:30多条大标语像一个个彩门从公路旁一直延伸到屯里,上面分别用大字书写着“感谢某某为家乡捐资×××元”,这一个个荣耀的“彩门”激荡着平民人的心。而一张捐献台就摆在路口,于是,外出务工的平民人一个个捐了款。就这样,24万元的修路资金募好了。
民主管理干劲足
为办好公益事业,党支部充分发挥村民小组长、经济能人、退休干部的作用,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内设会计、出纳、保管、施工管理、监督检查等岗位,理事会成员全部通过全民投票选出,并自愿参加,不计报酬。理事会认真拟定有关规章制度,对集资到的钱物,屯里成立了4人理财小组进行管理,并成立4人监督小组,专门监督理财小组的工作。对每一项开支,都征求村民代表意见,经集体讨论决定后才开支,并将开支情况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一次,会计刘立琼和出纳刘启召发现账目中出现了1分钱的误差,在外人看来,1分钱对于几十万元的相关账目来说实在太小。但两人二话不说,把涉及的几百张票据拿出来一张张进行重新核对,整整算了两天,才终于核实清楚。由于民主理财,办事透明,收支有据,手续清楚,日清月结,分期公布,管理人员的公心换来了群众的放心。
这也正是平民屯群众干劲十足的源泉。几年来,平民屯的公益事业搞得轰轰烈烈。刘冀雄是屯里的经济能人,也是热心分子。不但每次捐资都慷慨解囊,还积极参与到每项建设中。现在,屯里的“西环路”正在紧张施工,刘冀雄每天早上6时多就到工地参与建设。晚上大家收工了,他还照着电筒去巡查工地,保护水泥、钢筋等建设物资的安全。
齐心献力村貌新
到6月11日,村民们已自发筹集专项建设资金80多万元,义务出工投劳1万多人次,先后修建硬化了环村水泥路4.5公里,治理村中积淤的排水排污沟3条共240米,新建垃圾池4个,新植草地200平方米,植树绿化5000株;新建标准灯光篮球场2个,露天舞台2个,还有一间70多平方米的科普阅读室,一个老年娱乐室。使全村群众经常有球赛“睇”,有戏剧看,有书报读。两年来,贵港市及邻近县市的篮球队30多支来此进行了120多场次比赛;八塘镇高岭、高新师剧队和桥圩曲艺社、“夕阳红”文艺队来表演20多场次。
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全屯形成“村风正、民心顺、人心稳、民心思干、民心思发展”的良好村风民风。如今,党支部又提出了大力发展工业、强化农副业、兴办第三产业的战略构想。已把村中的20亩土地规划为“工业园区”,拆掉老房子,建设新厂房。这吸引了不少外地老板前来投资创业。玉林老板就慕名来投资88万元建起港南区永顺林化厂。此外,屯里已有羽绒加工厂6家,塑料制品加工厂4家,废旧收购销售95户,外出务工500多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500元。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