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江西上饶创建文明村镇 新农村拓展新内涵
时间:2009-10-29 17:17:50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作为77%的人口在农村的农业大市,江西上饶近年来按照“一个科学合理的村镇建设规划,一个美观整洁的村容镇貌,一个为民便民的办事场所,一个功能完善的服务体系和一个文明进步的乡规民风”文明村镇创建思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探索创建文明村镇的新途径,拓展新内涵
“一看路二看树,三看卫生四看住”
——细化村容镇貌建设标准
在江西上饶市余干县乌泥镇农村,有着老人过世、新娘迎娶要环村走一圈的风俗。过去“晴天一块铜,雨天一包脓”,出入村庄的泥巴路一直让村民举足难行。04年以来,乌泥镇投入1000余万元,将水泥路通到村村户户门口。老农吴火春指着新修的路面说:“以后有人家娶亲,再也不用担心脏了新嫁衣。”
“一看路,二看树,三看卫生,四看住。”这个直观明了的建设标准,正成为上饶基层干部和群众考察家园环境时最直接的路标。
以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上饶乡村公路硬化率25%,行政村电话开通率99.9%,广播电视覆盖率59%;
以树为代表的生态环境———对村镇周边山地封山育林,街道与农户庭院推广绿化;
以卫生设施为代表的生活环境———集镇和中心村初步形成房屋成排、人禽分开、道巷相通的新格局,卫生厕所普及率达52.9%; 以住为代表的人居环境———177个乡镇、391个行政村完成了总体规划编制,除10个城关镇外,全市共有20个建制镇分别被列入建设部小城镇建设试点和江西省200个中心镇行列。
民情恳谈点设在集市上
——更新乡镇政府服务方式
在乡村集市上,农民在茶馆里沏一壶浓茶,点一杆旱烟,与干部拉起了家常。东家的农田受旱,西家的生活困难;甲干部为人热情,乙干部对群众冷淡,话题包罗万象。玉山县仙岩镇农民在每个月赶集的12天里,都可以在设立于集市的恳谈点向乡镇干部敞开胸怀发意见、吐牢骚,乡镇对农民提出的问题现场解决或事后答复。
仙岩镇毛家村100余户村民耕种的200亩农田,居河道两岸,仅靠一座小木板桥来往。通过民情恳谈,镇政府出资16万元,修起毛家大桥,方便了两岸群众的生产生活。
环境改善了,老百姓还有什么烦心事?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问题,到哪诉说、找谁解决?上饶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向更深的层面拓展,把建立一个为民便民的办事场所、一个功能完善的服务体系,作为考核乡镇工作的硬指标,在全市农村构建起民情受理机制。
除了像仙岩镇各村组设立在集市中的恳谈点,鄱阳县将乡镇机关的职能科室和驻乡镇各涉农站所,整合成集中敞开办公、主动上门服务的“便民全程服务中心、助民生产服务中心、富民经济服务中心和安民保障服务中心”,乡镇机关由行政管理型向服务发展型转变。自成立“四个中心”以来,各乡镇接受群众政策性咨询2.65万人次,提供办事指南2万多份,办理和受理各种证件3.3万余件,受理投诉680余件,办结661件,调解纠纷2000多起,为办证群众节省开支40多万元。
30万农民大转型
——农村文明提升关键在人
图书室、阅览室、文明学校村村都有,篮球、门球比赛接二连三……在上饶农村,各种文体场所成了农民最集中、最爱去的地方。
文明村镇建设,关键在人。上饶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文明公约》,让农民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现村民自治,并在农村中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通过创评“星级文明信用农户”、“文明卫生户”、“五好家庭”、“卫生庭院”、“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等,引导和树立现代农村新风尚。鄱阳县高加岭镇龙岭村农民,过去时常有左邻右舍为一寸土、一厘地闹得不和,如今响应村庄新规划,3天内顺利拆除了30余座老式坑厕、猪牛栏和杂物间,不仅没有抱怨声,还个个面露满意之色。
为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上饶建立以县、乡(镇)、村(居)、企业、基地为主阵地的农民知识化网络,还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预计经过5年时间,该市将有30万农民转为“品牌技工”,成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新型农民。高素质的农民成了农村致富能手,在他们的带动下,“世界稻作起源地”万年、“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理坑、“红色省会”葛源、“全国夏布集散地”沙溪、“红芽芋之乡”紫溪等特色县、乡、村不断涌现,一张张代表上饶的“特字号”名片正走向全国和世界。
农民获取科学知识、提高文化水平的渴求目光,现在又由书籍刊物投向了高科技装备。笔者采访中遇到弋阳县马安村村支书胡锡海,他自豪地透露:“村里的光纤宽带正在装线,不久,我们在家也可以上网啦!”(罗玮红 郑孟仙 周秋英)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