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 重塑供销社
望都县高岭乡安乐庄供销合作社
望都县安乐庄供销社位于望都、满城、清苑三县交界地带,当地农业种植以大田作物为主。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业务逐渐萎缩、人员逐步老化。随着全省新型基层社改革工作的开展,为改变供销社一购一销的传统经营格局,真正体现农民需要什么服务,供销社就提供什么服务的办社宗旨,望都县社针对安乐庄乡大棚菜快速发展的实际,依托安乐庄鑫盛蔬菜专业合作社,对原安乐庄供销合作社进行了深层次改革。
一、建章立制,实行规范化管理
安乐庄供销合作社是依托安乐庄鑫盛蔬菜专业合作社组建的新型基层社,现有成员64户,高标准设施蔬菜大棚116个,占地800亩,总投资1085万元。供销社成立后,第一要务就是完善章程,健全制度,规范管理。重点就是建立健全三会制度: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明确了三会职责。社员大会决定供销社的重大事项,选举或罢免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理事会具体负责协会的经营管理;监事会对理事会的工作进行监督,要保证合作社健康发展。同时成立财务监督小组,对供销社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监督,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原则,凡承认合作社章程,执行专业社决议,参与供销社的各种活动的单位或农户、个人均可提出入社申请,经供销社审查、审批后可吸收为正式会员,由供销社统一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
二、发展无公害蔬菜,提高市场竞争力
为增强市场竞争优势,扩大市场经营辐射范围,供销社组织社员在蔬菜种植无公害上做文章,重点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对社员实行五统一服务(即产前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栽培技术;产中统一栽培时间;产后统一品牌包装、统一产品销售),来提升市场竞争力。发展过程中形成责任共担、分散经营、集中管理的生产经营模式和新型基层社+村支部+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农民的种植模式,保障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健康发展。一是由供销社定期聘请河北农业大学、县农业局的专家实地为社员讲解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田间管理方法,对社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充电。二是组织社员科学生产,印发有关禁用农药名单,积极推广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的使用,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三是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追溯制度,对所有社员建立了档案,详细记录社员种植蔬菜的品种、面积和位置,以确保无公害蔬菜的质量可追溯。四是开展品牌建设,注册了彤盛园商标,其中番茄、黄瓜通过了国家无公害食品质量认证。
三、加强合作共赢,多措施助农增收
供销社成立后始终把增加农户的收入作为主要发展思路。一是多措施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通过不断提高同一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规模,使其做大、做强,形成明显的区域特色优势,增强了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降低交易成本,变间接交易为直接交易,减少了中间环节,增加农民的收入。蔬菜销售上以农超对接为主,主要销往石家庄、保定、涿州等地的大型超市。今年,在县农合联运作下,又与石家庄北国超市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产品供不应求。三是在发展过程中鼓励引导农民打破单一蔬菜种植模式,通过先实验在逐步推广的方式进行花卉种植,实现蔬菜、花卉多品种种植和经营。目前所种花卉以云南玫瑰花为主要品种,实验推广9个温室的种植,单棚种植玫瑰花1.2万株,年产鲜花10--12万朵,效益近10万元。
供销社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出资新修蔬菜运输通道3公里,使进出该村的道路更加便捷、通畅;新建2500平米交易市场一个,为客商和社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易场所。
四、几点启示
(一)通过基层社组织体制改革,安乐庄供销社重塑了自身形象,使加入到供销社行列的会员得到了实惠,也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新型基层供销社的成立,联合各成员聚沙成堆,提升了蔬菜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了新型供销社的大发展,彰显了新时期供销社的地位和作用。
(二)新型的安乐庄供销社,以服务社员、谋取社员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不断加强规范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实行蔬菜育苗、施肥(药)、种植、管理、销售、资金、服务七个统一,有效的调整了农业结构,转变了生产模式。现单棚蔬菜年产量3万余斤,单棚纯收入4--5万元。
(三)供销社办公机构设在蔬菜大棚区,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供销社与农民的距离,延伸了供销社服务三农的职能。安乐庄供销社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极大地提升了供销社在当地政府和农民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合作指导处)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