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顺昌:金祥合作社社员忙“升级“ 做“更专业“的新型农民
时间:2013-03-25 08:13:54来源:作者:刘毅

  

[提要] 眼下正值春耕时节,19日,顺昌县金祥粮食合作社的创建者刘金祥和社员们又开始忙碌起来,见到他时,刘金祥正在新建好的温室育秧棚里进行设备调试。金祥合作社于2011年由24名顺昌县浦上镇张墩村的村民联合成立,过去社员们想法很单纯,就是把地种好,不断扩大规模、提高产量。
  眼下正值春耕时节,19日,顺昌县金祥粮食合作社的创建者刘金祥和社员们又开始忙碌起来,见到他时,刘金祥正在新建好的温室育秧棚里进行设备调试。

  据介绍,这是今年他们新引进的育秧技术,把水稻育秧从水田搬到了温控大棚,不仅在秧苗的成活率上进一步提高,单条生产线的劳动用工也将减少一半。金祥合作社社员高聚发告诉记者,过去在水田里育秧,不仅操作难度大,而且要“靠天吃饭”,遇到恶劣气候,有可能血本无归,在大棚里育秧,方便劳作还省时省力有保障。

  金祥合作社于2011年由24名顺昌县浦上镇张墩村的村民联合成立,过去社员们想法很单纯,就是把地种好,不断扩大规模、提高产量。但如今,他们不再就此满足。“我们要逐步改变传统‘靠天吃饭’、纯劳力的生产方式,通过学习争当职业农民。”刘金祥满怀憧憬地说。他说,让他们有这种转变的是县里组织的一次农业培训。因为那次培训,他们对国家扶持农业的各种政策有了更系统的认识,也看到了未来农业发展的前景和方向。去年,刘金祥组织社员们到北方、到省内的厦漳泉转了一圈后,对合作社未来要走的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些跟农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农民下定决心当“更专业”的农民,他们集体出资,参加培训、外出考察、引进技术……开始了自己操作耕、种、收等各环节的粮食生产专业化进程。

  两年多过去了,如今的金祥合作社已成为全省最大的粮食合作社,社员已经扩大到104人,农田增加到2800亩,全程机械化生产,同时还引进加工、包装设备,实现大米加工、包装、销售一条龙,仅2012年就生产包装销售优质“金祥大米”3万多袋。随着温室育秧棚、大型粮食烘干机、大米加工等先进设备的完善,金祥合作社的种粮面积较去年多了一倍,并承担了顺昌县今年3万亩烟后稻的育秧任务。

  尝到现代农业甜头的农民对自身的“升级换代”有着新期待:希望政府给予更大的关注和扶持,把更多农民急需的技术、管理经验、市场信息及时送到田间地头。(陈官辉)

  编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民”被赋予新的定义,由一种“身份”向“职业”转变,从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向“有知识,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转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解决“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是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的需求。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加快培养一批顺应时代发展的农村领军人才迫在眉睫。如何加快培育“职业农民”,正如刘金祥所言,农民对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的需求亟待“解渴”,与此同时,增强现代农业的吸引力,让更多农民自愿选择这份“职业”也尤为重要。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