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凉粉“寿命”延长了
3月20日,记者走进位于崂山脚下的青岛一球通海产品专业合作社,宽敞的厂房里,工人们正忙着灌装凉粉、分拣装箱。
“来崂山的游客必吃的就是崂山的海凉粉。”27岁的冯晓丛说,青岛的海凉粉起源于崂山道家,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以海菜、石花菜、鹿角菜等为原料,加上山泉水,以慢火熬制而成。
2007年,她带着广州的朋友一起爬崂山,品尝了海凉粉。朋友被海凉粉的特色味道吸引了,感慨地说:“如果能带回去跟家人们分享就更好了!”
就是这样不经意间的一句话,让冯晓丛发现了商机。“海凉粉好吃保存难,海凉粉的保质期也就两三天吧,没等带回家在路上就化掉了,失去了原来的口感。”
“我大学学的是文科,保质期的问题,想破了脑袋,也没有找出解决办法。我就想到了妇联。”冯晓丛说。
青岛市妇联接到冯晓丛的求助,帮忙联系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专家,又找到了中国海洋大学的博士团,双方组成了一个专家团,攻克海凉粉保存难题。
经过半年多的试验,终于研制出了在常温下可以保存6至12个月的海凉粉,拉长了海凉粉的保存“寿命”。
为筹资金,贱卖婚房
在妇联的帮助下,冯晓丛和丈夫创立了青岛一球通海产品专业合作社,成为青岛首家取得营业资格专做海产食品的合作社。
海凉粉保质期的问题刚刚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冯晓丛的海凉粉主要销往全国各地的超市,2008年,他们夫妇俩参加了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地的展会,正当他们高兴地准备销售产品的时候,却遭遇代理商却纷纷退货,原因是海凉粉里有“毛儿”!
“其实那些‘毛儿’是海凉粉的原料——石花菜的渣子,没有危害,可以食用的。”冯晓丛说,“但是内地的一些消费者不知道,他们以为是生产过程中进入的东西,不干净,导致超市里的海凉粉无人问津,代理商们纷纷退货了。”
“那个时候,厂房里满眼都是退回来的海凉粉,堆得像小山似的。”冯晓丛回忆说。
海凉粉有“毛儿”的问题还没解决,更大的问题出现了——资金链断了。由于扩建厂房,一部分资金占用,产品又遭遇退货,夫妇俩几乎陷入了绝境。
走投无路的夫妇俩,无奈之下含泪将婚房以10万元的低价卖掉了:“两层小楼,才刚刚盖起来的。”
卖掉了房子,冯晓丛夫妇就吃住在厂房,企业依然难见起色,冯晓丛又一次向妇联求救。“妇联帮我们联系了银行,低息贷款30万元。这30万真是我们的救命钱啊!”冯晓丛激动地说,“妇联还帮我们联系专家,解决了海凉粉里有‘毛儿’的问题。之后,我们的企业才真正的步入正轨。”
历经挫折,创业心从未动摇
创业之初,由于选择的项目是海凉粉,冯晓丛的企业一开始并不被看好,邻居的风言风语不时入耳:“你们不是发神经吗?青岛哪家不会做海凉粉,你们做了卖给谁?”
“我们做过调查,海凉粉的市场很大,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几句风凉话就不干了。困难来了就解决,哪能说放弃就放弃呢。”冯晓丛笑着说,即使面对凉粉里有“毛儿”、资金链紧张等问题,她和丈夫选择的也是互相鼓劲,咬牙坚持。
凭着一股韧劲儿,冯晓丛的企业越做越大。他们的厂房由原来的100多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2000多平方米;产品由原来的纷纷退货,到现在的订货需要提前一个月下订单;原料由原来的收购,到现在的与山东水产养殖基地合作,建立起自己的养殖产地;销售额由原来的几万元增长到现在的3000多万元……
3月4日,冯晓丛荣获青岛市“十佳女大学生创业明星”称号。目前,她正跟获得同样荣誉的城阳区王家曹村草莓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倩商议,联手开发草莓味的海凉粉。
冯晓丛还打算在妇联的支持下,成立百家海洋特色产品连锁超市,带动更多女性创业就业,让美味的海凉粉走进千家万户。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