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引领农民走向富裕
---记洪井乡三十亩村核 洪井乡三十亩村地处距县城23公里处,207国道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610口人720亩耕地,其中退耕地200余亩,除退耕还林外,人均不足7分地。由于全村主要靠农业生产为主,而土地又属旱地,如遇天干少雨时节,农作物收成便没了保障,全村经济收入很不理想。近年来,随着村民经济意识增强,加之产业结构调整,该村由单一农作物种植逐步向一村一品经济林产业发展。目前,该村在经济林种植产业发展已初现规模,仅核桃树栽植达400余亩。 在2003年退耕还林开始时,村民对退耕还林心怀担忧和恐惧,担心政策有变,抱着不负责的态度,不衷心栽植。并有个别农户春天栽,秋天耕,一年到头不见树。别人栽植有效益后,心中又不服。再加上土地承包不变,使用权属于农户,张三栽,李四不栽,很难统一形成规模,出现了栽植地块零碎,苗木种植分散的现象,在管理造成了很大的不便。针对以上情况,三十亩支、村两委专门召开会议,经研究讨论,对此种状况作了如下决定: 一、对村民进行政策教育,引导其改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信心。努力使其扭转思维意识,消除思想障碍,在有限的土地上做超限的文章。 二、本着自主自愿的原则,除退耕地外,积极指导农民调整地块分布。对愿与不愿栽植的农户进行土地对等调整,使发展栽植核桃树尽最大限度的形成集中连片规模。 三、保证质量,统一管理。在乡、村统一安排部署下,设专业人员专职栽植与管护,加强对核桃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确保苗木的成活率。 四、强化培训意识,提高农户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让老百姓自行栽植与管护,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利益。定期组织农户进行学习与实践培训,真正让老百姓自己掌握生产技术,逐渐引导老百姓自行发展壮大核桃产业。从2003年开始,每年培训授课至少2次,同时,组织青壮年学习核桃树的栽植、管护、修剪等知识目前,该村已有一批具备管护、修剪等技术的人员,这些人才将为该村经济林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随着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三十亩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为了将一村一品做大做强,经过三年的努力,已经发展核桃树400余亩,人均已达20棵。三分之一的优质核桃树栽植户已经受益,亩均收入至少在3000元。在推进核桃产业的发展中,该村还着力将国道两侧退耕还林地的经济效益与景观效果相结合,既增加了经济收益,又美化了国道景观。2011年,该村在上级的支持下,抓住有利的发展时机,充分利用国家允许土地合理化流转的有利政策,村集体又大胆的从村民手中倒包租赁土地发展了优质果园20亩。等到5年后的受益期,再由村集体回包给农户,这样既让农户增加了收入,同时也壮大了集体经济。经专业技术人员预算,到果园受益期每亩可受益至少5000元。 通过几年的努力,三十亩村一村一品经济林业初具规模,经济效益已有明显成效,三分之一的核桃农户已经受益。同时也多次接受上级领导部门的检查和验收,得到了肯定与支持。三十亩村经济林业发展部署合理,前景广阔,既有经济效益,又有景观效益,经济林产业的发展为全村走上富裕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