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这个时候,麦秆已经长得齐腰高,可现在还不够50公分,怕是要绝收啊。泽州县巴公镇北堆村的周顺肉蹲在自家地里,看着长得稀稀拉拉的麦田和有些干裂的地皮,满脸愁容,老天爷再不痛痛快快地下场雨,别说收麦,就连改种玉米都赶不上了。
沿着周顺肉家的田地向远望去,成片成片麦田的长势都不容乐观,矮矮的、稀拉拉的,倒像是一片片无人修剪的草坪,完全看不到本应该风吹麦浪的美丽景色。巴公镇农技推广站站长刘原鑫告诉记者,不只是北堆村,巴公镇5.4万亩农作物的长势几乎都是如此,有的甚至更严重。过完年到现在,降雨太少,地底下一两米都是干的。这周倒是下了两场小雨,但是雨水小,持续时间短,下到地里就蒸发完了,蓄不住水,对于缓解旱情只是杯水车薪。
据刘原鑫介绍说,为了应对旱情,三四月份农机推广站曾组织全镇施叶面肥,用来为麦苗迅速补充营养,但是因为降水太少,麦苗长势依然不容乐观。为应对当前的旱情,巴公镇专门成立了植保队,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抗旱,还发动全镇农民开展一家一户镇压、保墒活动,虽然旱情严重,但是我们要尽全力把损失降到最低。
记者从市农委了解到,自去年9月份以来,我市各地降雨持续偏少,比历年同期偏少25成,比去年同期减少57成。加之今年春季气温总体偏高,土壤墒情散失较快,全市93.46万亩小麦全部受旱。截至5月2日,春播面积仅有46.93万亩,播种进度比历年同期减少3成。目前,距小麦收获仅有1个多月时间,春播作物的适播期即将结束,如果近期仍无有效降雨过程,全市旱情将进一步加重,会直接导致小麦抽穗、灌浆困难,春播作物无法正常播种,对今年农业生产极为不利。
为应对今年以来的旱情,最大限度减少旱情造成的损失,各县纷纷加强领导,因地制宜,积极开展抗旱工作。陵川县启动了大磨河备用水源,延长供水时间及供水量,抗旱服务队则出动拉水车,在田间地头布置移动喷灌泵,安装临时输水管,对药材、小麦重点受旱区进行集中灌溉,凡在自来水公司、农村饮水管服中心所辖供水区域内的抗旱用水则实行免水费政策;阳城县集中人力和设备,全面启用渠、井、库、塘等水利设施,充分利用小泉小水,努力扩大灌溉面积,该县还按照人畜吃水、生产用水、生态用水的保障梯次,加强抗旱水源的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对集中供水工程实行统一调度,合理分配用水指标。日前,市农业部门成立了抗旱工作领导组,负责督察指导各县农业部门的抗旱工作,各类农业技术人员也已深入一线指导抗旱。市农委还组织技术、种子、植保、气象等方面的专家,根据我市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旱情发展趋势制订下发了《2013年抗旱保麦保春播技术方案》,其中详细介绍了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抗旱播种技术以及根据旱情调整种植结构等技术措施,为指导农民抗旱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近日,各县将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第一线,进行分类指导,实现就地处方,对症下药、力求见效的目标。同时,建立麦田浇灌、一喷三防、套种和抗旱播种等各类示范点,挖掘整理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进行示范推广,确保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