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文化大文章
5月3日,又是一个周五。晚8时,在安泽县文体广场,人群汇集,深受该县老百姓喜欢的乐在周五娱乐节目准时开演。在这将近两个小时的节目中,台上歌舞小品荟萃,台下掌声频频。
因群众参与率高、参演门槛低而闻名的乐在周五群众文化活动,被安泽人誉为当地的百姓舞台、星光大道,至今已举办108期。其实,乐在周五只是安泽近年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泽县借助文化的力量,以文化乐民、育民、惠民、富民,做足文化兴县大文章,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助推了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苏平4月10日在安泽检查指导工作时指出,安泽县顺应群众需求,弘扬国学精髓,传承优秀文化,壮大市场主体,在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和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方面,走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文化发展道路,这些经验要在全省宣传推广。
文化育民 激活全县群众精气神
4月17日上午9时许,和川镇和川村文化广场人头攒动,由县委宣传部组织的文艺下乡表演正在举行。一支由该镇群众组织的表演队伍走上了舞台,他们跳起了时下流行的《江南style》,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紧接着,根据全县道德模范李来梅真实事迹编排的小品《背着哥哥出嫁》,被县曲艺家协会再次搬上了舞台,感人的事迹使大多数观众热泪盈眶。安泽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玉果说:以前我们都是排好节目等群众来看,现在我们是主动走出去,让群众免费看、和群众一起演。并且把党的政策、先进典型等通过文艺形式宣传到群众中。通过这种方式的转变,不但使更多的群众投入到文化活动中来,而且为广大群众传递了正能量,激活了全县群众建设生态、富裕、幸福安泽的精气神。
加强文化建设,投入是基础。该县把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狠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连续投资近亿元,连片建成了文化体育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中老年活动中心,实现了资源共享、整合利用。2011年,又启动了县奥林匹克中心建设工程,该工程填补了当地没有专业体育场馆的空白。实施了沁河县城段治理和建设了月亮湾文化主题公园,为县城增添了一泓清水、两岸锦绣的靓丽景色,使县城居民又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该县还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紧紧抓住中央关于中西部和两区优惠政策的机遇,抓好乡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和农民书屋等建设。同时不断释放发展红利,对公园、展览馆、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实行免费开放;全县2.5万用户免费安装、免费收看数字电视节目;村村设立阅报栏,为群众免费提供报刊阅读服务;以政府采购形式送戏下乡;对各类文艺协会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开展群众免费文艺培训活动,真正实现了文化享受零费用、文艺培训零门槛、文化参与零距离。
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强有力支撑。近年来,该县加强了基层乡镇文化员、文联各协会、文化体制改革后走向市场的专业演出团体3支队伍建设,先后组织成立了作家协会、摄影协会、音乐家协会、书画家协会、民间艺术协会、诗词楹联协会、曲艺家协会、合唱协会8个协会,组建了老年合唱团、荀乡艺术团等文艺团体,培养了500多名文艺骨干,初步形成了组织制度健全、活动常态开展的文艺活动网络。
充足的物质保障和文艺人才不断涌现,使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空前活跃,全县做到了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节节有晚会。县文广新局举办的乐在周五文化品牌节目,观看群众达26万余人次,参演人数达6000余人次。县文联先后举办了43期大型文化活动,观众达1.8万人次。每年春节前由县文联、书法协会、摄影协会举办的进农村送图书、送春联、送全家福照片活动,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广大城乡群众由过去你演我看,转变为共同参与,同喜同乐,不少来自农村自编自演的优秀节目,登上了全县文艺汇演的大雅之堂。全县30%的农村跳起了健身舞。党的方针政策、县上的重点工作、感动安泽人物李来梅、原慧江等先进人物被编排成话剧、小品、表演唱、群口快板等多种文艺形式,在全县巡回演出。文化活动的常态化开展,激发了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尤其对于广大农民来说,由过去的单纯送文化已转变为种文化,文化的种子犹如蒲公英一样,播撒在广袤的荀乡大地。
文化富民 增添经济发展后劲
4月18日,荀子文化园景区游人如织。来自荀乡人家布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常虹在山门前设点展销她们的产品。该合作社利用当地丰富的松针资源和周边妇女心灵手巧擅长刺绣的特点,搭上县上打造文化品牌大县的东风,把爱好变成商品,把产品做成产业,带动300余名绣娘生产松针枕和刺绣旅游纪念品,不但每个绣娘仅做松针枕每月就能收入1000元到1800元,促进了大家的增收,而且更激发了她们开网站、搞免费培训、推出系列旅游纪念品的信心,市场前景一片红火。
安泽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发展文化产业优势明显。为激活这些文化要素的动能,安泽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了《安泽县文化产业发展纲要》,以建设全省文化旅游强县、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县为目标,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产业互动战略、人才推动战略,突出发展文化旅游龙头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娱乐产业,培育壮大艺术培训产业和信息网络产业;通过研究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理顺文化产业体制机制,增强了文化市场的发展活力。
在安泽文化产业发展中,文化旅游业是安泽的王牌。近年来,安泽县全力打造全省文化旅游名县,实现了旅游与文化的完美对接互动融合。依托春游黄花、夏览青松、秋赏红叶、冬观白雪四大景观,着力打造古色人文旅游、绿色生态旅游、红色革命教育旅游、乡土特色山庄农家乐游四大特色旅游品牌,把人文生态、绿色观光、吸氧洗肺、休闲度假、黄土风情、访古探幽、狩猎垂钓、红色追踪等项目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培养经济增长点的重头戏,加快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对各景区、景点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全盘综合性资源整合开发。重点实施了一带、一线、五区建设。一带,即倾力打造以荀子文化园、望岳楼、义唐河文化长廊为核心的府城沿河旅游精品带;一线,即着力开辟以太岳革命烈士陵园、太岳行署办公地、邓小平路居地、太岳日报旧址为主线的红色旅游线路;五区,即重点建设黄花岭、红叶岭、安泰山、青松岭、段峪河瀑布群五大旅游景区。正在兴起的文化旅游业,使安泽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全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小杂粮、干果、中药材、荀子酒等系列土特产商品以及布艺、根雕、盆景、剪纸等民间手工艺品和旅游产品的全面繁荣。占地32亩的小黄现实版QQ农场目前土地已全部租出,每亩土地收益由600元提高到3000元。2011年,该县文化产业综合收入达到9300万元;2012年,文化产业综合收入达到1.24亿元。到十二五末,安泽将力争使文化产业在全县GDP中的占比达到6%以上,文化产业将成为安泽的新兴支柱产业。
文化强县 助力转型跨越发展
5月7日,安泽县荀子文化园的殿前广场,在悠扬的音乐声中,一群少女身着古装,头戴长长的翎毛,翩翩起舞,吸引了大批游客的围观。这是来自县音乐家协会的会员,正在排练大型战国舞《荀乡情》,为安泽今年9月举办的第七届荀子文化节做准备。
安泽荀子文化节能连续举办七届而且越办越盛,得益于节庆文化与经济发展互赢共进。该县迄今已连续举办六届荀子文化节,前四届扩大了安泽知名度、提升了人气,形成洼地的聚集效应。近两届荀子文化节招商引资签订合作项目38个,投资总额达378.3亿元。安泽利用荀子文化节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安泽的核心竞争力。
荀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作为荀子故里的安泽人,依托博大精深的荀子文化资源优势,高举荀子文化研究开发大旗,重点打造以荀子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品牌,提高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走出去能力。该县凭借良好的生态人文资源,打造荀子文化品牌,凝铸地域特色,以荀子文化建设为龙头,在突出安泽深厚文化底蕴上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出版《荀子故里话荀子》系列书籍、创作歌曲、编排战国舞《荀乡情》、举办论坛等各种形式,进一步扩大了安泽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先后投资近亿元,分期实施了荀子文化园建设。连续举办六届中国荀子文化节、六次公祭荀子大典,通过大型歌舞表演、书画笔会、摄影大赛、吟诗会、荀子故里&bull神奇安泽海内外大征联、民间艺术作品展和特色手工艺作品展等活动,让歌声飞扬,舞姿翩跹,翰墨飘香,盛事不朽。现如今,荀子文化已成为安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安泽的名片、经济快速发展的平台、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载体。特别是上两届荀子文化节上,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安泽县大力发展群众文化,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深度挖掘荀子文化,顺应了时代发展和群众需求,实现了乐民、育民、富民,为全县加快转型跨越,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集聚了精神动力。文化兴县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必将使安泽的明天更加美好。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