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2000余种土特产入场,打造农业文化旅游
时间:2013-09-12 00:27:54来源:作者:李敏

2000余种土特产入场,打造天天农博会

汾酒、陈醋、红枣、小米、核桃等分布在不同区域,沁州黄、宁化府、天骄红、雁门清高、冠云等名字醒目显示,大院、红灯笼、大白塔等晋元素布满整个展区,导购员介绍着土特产历史传说这就是晋农小店的直营店,像是中国山西农博会的缩影。

晋农董事长霍振杰说,200多家山西土特产生产企业,60多大类2000多小种山西土特产,三晋大地产的土特产和工艺品都在此陈列展示,365天向游客和市民开放。

目前,晋农公司已在太原建立5个直营店,北京、上海等地有11家加盟店。山西土特产确实好,但养在深闺人不知。晋农就是搭建平台给山西土特产展示机会,每年还投入50多万元宣传山西土特产,提升知名度。

晋农不仅宣传展示土特产,而且还帮助企业培育品牌。如,雁门清高是左云县产的苦荞,2001年雁门清高上市就首选晋农,但名气不大、销量普通。而最终成为山西名优产品,与晋农通过免费品尝、赠送、推介等方式的营销有很大关系。

再如,像广灵东方亮小米和白老大瓜子、喜蓉太谷饼等都借助晋农实现了品牌创建,从无名到有名,最终成为全省、全国品牌。省农业厅名优中心主任蒋国文说,通过晋农,每年百万游客了解购买山西土特产,山西土特产随游客走向全国,逐渐提高知名度,扩大社会接受面,最终成为全国品牌,这个过程就是品牌培育,进而就是为企业和农民找增收。

打造农业文化旅游,对接百万入晋游客

土特产仅展示还不行,还得让土特产销出去。土特产只有走出山西,生产企业才有收入,农民才能增收。晋农立足旅游购物环节,对接百万入晋游客,让2000余种土特产品走出娘子关。

瞄准旅游购物环节,土特产对接入晋游客,是晋农营销成功之道。公司调研了全省旅游市场,在太原旅游局支持下选址太原建店,每个店就是一个以土特产展销为载体的晋农业文化旅游项目,可以欣赏地道的山西民间曲艺表演,了解山西风土人情,感受华夏5000年农耕文化。

晋农对接游客进行文化营销,让山西土特产快速走出去。2012年,晋农营销山西土特产过亿,即使今年入晋游客减少,但进店游客数仍占入并游客的70%以上,根据营销数据适时调整主打产品,今年的销售额几乎没受影响。

天天农博会对接百万游客,也为土特产企业搭建了有效营销平台。山西许多农业企业依托晋农,实现了全方位对接市场。据悉,沁州黄产量的10%、白老大瓜子产量的40%、喜蓉太谷饼产量的30%,长治紫团的花椒芽、蘑菇等全依托晋农走向全国。

农业黄金十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取得了大发展,但销售龙头企业不多,我们的确需要晋农这样的龙头企业带领企业对接市场,进而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农业部副部长牛盾考察晋农后评价说。

晋农模式能否复制

今年4月18日,晋农开始推广这一模式。他们和太原市钢之源贸易公司合作,在太原不锈钢工业园建立 不锈钢制品展销中心,既搭建不锈钢制品生产企业和游客直销平台,也为太钢工业旅游增添项目,目前效果不错。

同时,晋农在晋源区启动了晋农之窗农业文化主题博览园,预计有5000多个品种的特色农产品被展示销售。目前,博览园项目已立项,是省市区三级的重点项目,土地手续和规划正在办理完善。

霍振杰说,这都是 天天农博会运营模式复制,就是在满足游客吃购娱的同时,打包向入晋游客推出山西小吃、剧种、土特产、工艺品、晋菜等,吸引游客购买山西产品,并在全国推广创建山西品牌,引导山西旅游走出门票经济圈。省委、省政府逆势降低国营景点门票价格的政策导向意义也在于此。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晋农天天农博会,也可以运用到营销我省其他产品上。山西农产品加工局局长李岳峰说,山西风味小吃种类繁多,但经济效益普通。可以借鉴晋农模式,建立风味小吃城或旅游区,汇集全省各地小吃和晋菜,联手旅行社向入晋游客推出,既打造了个性景点,也能满足游客需求。手工艺品或书画也可以这样营销,云南推销茶叶、上海田子坊营销书画,就是采取类似模式。

目前,我省正举全力进行营销土特产,北京举办特色农产品展销周,上海、广东建立农产品直销中心,举办农博会、煤博会、文博会等,还有山西品牌中华行等,无不推广山西品牌,推销山西产品,但晋农天天农博会和这是异曲同工,甚至更为有效。复制推广晋农模式,山西小吃、晋菜、杂粮、手工艺品、书画作品、剪纸等,可能走出去会更快更远。

本报记者 赵向南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