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正是菊黄蟹肥时:金尧大闸蟹专业合作社发展纪略
时间:2013-10-09 00:37:27来源:作者:刘毅
金秋十月,蟹肥鱼鲜。日前,记者在金尧大闸蟹专业合作社采访。螃蟹养殖大户刘勇奇开着小机船带着记者,一同去捕捞他今年养殖的大闸蟹。小船在郭家荡河面上飘荡,河岸两边的芦苇争相退去,湖水清澈见底,青青的水草格外入眼,机船的马达声打破了河面的宁静。

金尧大闸蟹合作社的理事长刘勇奇告诉记者“”合作社的成立,将充分利用白马湖现有旅游产业的基础和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做足白马湖大闸蟹生态文章。

由“鱼贩”上《致富经》

谈起养螃蟹,刘勇奇对记者说,高中毕业的他,在家里闲不住,就开始做起贩鱼的小生意,每天五更就骑一辆破自行车到邻县宝应卖鱼,第一趟就赚了80多元,后来他又做起了贩螃蟹的生意,当他从贩鱼贩螃蟹捞到第一桶金时,他想,与其贩螃蟹,还不如养螃蟹。2002年,他承包了白马湖和郭家荡500亩水面养起了螃蟹。刘勇齐说“养了当年卖了六七万块钱,所以说当年赚了钱了,我有信心了,心里有底了。”

看到蟹苗的质量可靠,刘勇齐决定在养螃蟹的同时,做代销蟹苗的生意,把蟹苗卖给当地的螃蟹养殖户。白马湖村的100多户螃蟹养殖户,都在效仿刘勇奇,他每次出船、收网、出货、进货,都会引起周围人的注意。2005年刘勇奇被当地人称为“白马湖养蟹第一人”。2007年10月28日是刘勇奇特别兴奋的一天。他没有想到自己能上电视,而且一下子上了央视的《致富经》,一下子要放30分钟。“9月初,县委宣传部的人告诉我,《致富经》要免费过来拍我养蟹的片子。开始他还有点不相信。 《致富经》编导吴清杨告诉刘勇奇,选择拍小刘养蟹,原因是小刘养蟹有着传奇经历;但背景则是白马湖大闸蟹名气越来越响,观众对片子会有很高的认可度。刘勇奇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

《致富经》节目播放后, “名气大了,价格高了,推着大闸蟹品质更好了。”作为白马湖养螃蟹第一人的刘勇奇,他的知名度一下子高了许多,他和他的昔日贩鱼的同伴商量,干脆成立养蟹合作社。2008年,我县第一家白马湖大闸蟹—金尧大闸蟹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拥有成员100人,螃蟹养殖基地1万亩,刘勇奇自己也有1000多亩的养殖水面。

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大闸蟹合作社成立以后,在螃蟹良种繁育上,选择一批信誉好、实力强的沿海蟹苗生产企业合作,繁育正宗的中华绒螯蟹种苗,确保养出的大闸蟹“根正苗红”;在养殖方面合作社不断推广“河蟹生态养殖”等养殖技术,喂养野生的螺蛳、贝类、小鱼、小虾等水产品种80多种,为螃蟹提供天然饲料。同时,建设螃蟹养殖基地以大闸蟹产销合作社为龙头,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合作社统一出种苗、技术、饲料和收购,合作社负责组织蟹农养殖“有机蟹”;制定白马湖湖有机大闸蟹产业标准,实现产、供、销全面一体化。在建立全国性的省市级代理渠道,招商加盟,开设旗舰店、专卖店、店中店,前期在北、广、宁、沪建立5个专卖店,再逐步辐射周边经济圈;结合北京市淮扬菜品鉴店直营加盟相结合,并在网购平台上开设官方店,迅速占领沪宁杭、淮扬核心城市群;与盱眙龙虾产业集团互动营销,与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结成中国大湖蟹产业联盟,进行组合营销,在保证白马湖大闸蟹品质的同时,迅速扩展市场。

以创品牌赢得市场

白马湖螃蟹人工养殖,是从1992年开始的。但是由于养殖模式粗放,加上有质量无品牌导致螃蟹销路不好,据刘勇奇介绍,以前有些投机商人,将白马湖大闸蟹低价收进,到其他地方“洗个澡”,挂上一个品牌,结果价格就翻上好几番。由于白马湖湖良好的环境,丰富的水草、饵料,即使是在粗放型养殖环境下,养出的白马湖大闸蟹就已经成为蟹中上品。

为什么自己养蟹别人赚钱?自己的好蟹帮人家去赚?刘勇奇开始思考、找路子、想办法。他跑县委农工部、县工商局请求帮助申报“白马湖大闸蟹”商标。2009年10月,该商标初步审定公告。2011年,省商标局裁定“白马湖金尧大闸蟹”商标予以核准注册。

品牌来之不易,所以倍加珍惜。“白马湖金尧大闸蟹”商标注册以后,合作社统一印制包装标识,并免费发给成员使用。

螃蟹变成“金疙瘩” “由于内在品质好,再加上品牌越来越响,去年白马湖湖大闸蟹的价格大幅上涨。”在南京龙江白马湖大闸蟹水产批发大市场总经理王海洋对蟹市这样说。 “品牌响了,价格就上来了。大家看到有钱赚,就更加舍得投入了!”


随着“白马湖湖大闸蟹”品牌越来越响,整个白马湖螃蟹产业的发展已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品牌的提升,首先带来的是螃蟹价格的上涨和市场需求量的增加,这样就直接刺激养殖户养大蟹、养规格蟹、养生态蟹的欲望,蟹农就会在养蟹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进行精细化养殖,从而间接实现蟹的规格和质量提升,为白马湖大闸蟹品牌提供坚强的质量后盾,让白马湖湖大闸蟹品牌更响。去年,白马湖湖大闸蟹养殖水面达2万多亩,产量1000多吨,实现产值1亿多元,带动成员增收6000万元以上。

目前,白马湖大闸蟹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全国“蟹战”正酣, “在食品危机频发,呼唤健康饮食的今天,生态蟹、健康蟹正是市场所需要的,也是我们所看好和下一步要重点做的,这一点让我们对白马湖大闸蟹的未来市场充满信心。”刘勇奇很自信的告诉记者。

作者:李福洲邱成顾善俊邹正东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