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扎根洪泽湖畔 书写精彩人生——记淮安市戚洼村大学生村官朱超
时间:2015-01-05 01:28:09来源:作者:柯静

  

江苏省淮安市官滩镇戚洼村,位于洪泽湖南面, 距离淮安市城区200多公里。 就是在这样一个偏僻、曾经有些荒凉的村落, 大学生村官朱超已经摸爬滚打了3年, 并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日前, 记者来到戚洼村, 见到了阳光、 帅气的朱超。 2011年, 朱超毕业于南京审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大学毕业时, 他报考了村官一职并被顺利录用。 同年8月, 22岁的朱超背起行囊, 第一次走进戚洼村。 朱超对记者说: “村子不分大小,我总有开花结果的地方。”

  借钱创办合作社

  农村对于朱超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他就出生在农村。 来到戚洼村后, 朱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开展自己的工作。 通过调查朱超发现, 村里有几户农民挂靠在一家公司, 散户养鸡, 每年可获得比较稳定的收入。 而对于村里其他靠农田收入的农户来说, 散户养鸡的年收入是他们年收入的十几倍。 因此, 上任的第一年, 朱超很快找到了事业的起点———养鸡。

  朱超想起了入职前曾经参加的创业培训。 培训课提到,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 的创业模式可以降低农户的创业风险”, 那何不建个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 让更多村民通过加盟养鸡合作社致富呢?

  让别人跟你干, 你先做给别人看。 朱超先协调好土地, 在村里建起合作社的第一个鸡舍。 没有积蓄,他从父母那里借来5万元, 又从淮安市江苏银行贷款10万元, 很快,1000平方米的标准化鸡舍拔地而起。

  朱超说, 为了提高鸡的成活率,预防鸡瘟, 防治呼吸道、 肠道、 鸡白痢疾病, 他几乎每天都扎在鸡舍,一点都不敢马虎。 最难熬的还是从鸡苗到出栏的3个月期间那份酷暑难耐。 那时, 鸡舍内的温度比棚外温度还要高, 至少在37°以上。 他每小时进棚1次, 把鸡赶起来活动;给鸡喂水, 让鸡饮用足够的水达到体内降温。 每次做完这些事, 他身上都湿透了, 时间一长, 身上长满了痱子, 而鸡舍里蚊虫的叮咬更是叫他浑身上下布满脓包。 功夫不负有心人。 3个月90天, 1万只肉鸡终于出栏, 官滩戚洼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迈出了走向市场的第一步。

  帮助村民共同致富

  为了吸引农户加入合作社, 朱超请来当地养殖专家给全村580家农户讲课。 村民们逐渐认识到加入合作社的好处, 首批42户村民提出加入官滩戚洼肉鸡养殖合作社。

  随着合作社走入正轨, 村集体收入大大增长。 在创业过程中, 朱超开始关注一些困难农户, 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帮助。 村民孙加健本来在外地打工, 家中原本有一个小孩,生活温饱。 可后来又有了一对双胞胎, 孩子的拖累使他不能像以前那样在外打工了。 朱超为他申请了村集体补贴, 村集体还帮他兴建了两座鸡舍。 加入合作社的第一年, 孙加健养鸡就赚了近10万元。 村民孟凡红去年患了一场大病, 将家中积蓄全部花尽。 又是朱超的建议, 村集体帮他们夫妇兴建了鸡舍, 夫妇二人加入了合作社, 当年就收获近10万元。

  朱超说, 戚洼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是龙头企业温氏公司在盱眙最大的肉鸡养殖基地,每年出栏肉鸡量可达200万只。如此大的规模,也衍生出了 “抓鸡队” “防疫队” “运输队”等数十支养鸡后勤队伍。这些后勤队伍全都由戚洼村的残疾人或就业困难人员组成,他们平均每月都有2000元左右的固定收入,大大缓解了生活的压力。

  据戚洼村党支部书记邢开亮介绍, 朱超在戚洼村做村官3年, 受到村民的认可, 被大伙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 目前, 官滩戚洼肉鸡养殖合作社每年的年收入在250万元左右, 合作社养殖户农民的年收入也由3年前的8000元提高到目前的7万元左右。

  村民黄学礼对记者说: “前不久禽流感袭来, 全国禽类市场低迷,这时, 我们村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 的抗风险优势体现了出来。合作社积极与温氏公司协调, 公司严格按照合同履行义务。 在危机面前, 我们养殖户有保底, 不亏本,还盈利。 在这个时候, 我们更感觉到朱超确实是一位有远见、 有学问、有魄力的带头人。”

  短短3年, 朱超收获了人生的精彩。 连续3年, 他被评为 “盱眙县十佳大学生村官”;2013年, 他被共青团淮安市委授予 “淮安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称号; 近日, 他又被团中央授予 “第9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