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惠农合作社助富“半边天”
时间:2015-01-05 01:28:13来源:作者:方同

  

中新潮汕1月2日电 据《汕尾日报》报道,眼下,汕尾市一批农民合作社作用日益显现,惠及上千农村妇女,充分调动她们参与增收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动了鸡蛋果、金针菜、荞头、青梅等种植业以及猪、鸭等养殖业的发展。去年,海丰县新学士种养专业合作社、新和金针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及陆丰市麦园种养专业合作社喜获该年度女农民合作社中央财政扶持资金。这是继前年后再次争取到的中央财政资金扶持,重点扶持一批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示范作用强的女性合作社,倾力为农村广大妇女创业发展、增收致富搭桥铺路。

  走进海丰县公平镇平二上军田村的新学士种养专业合作社,果棚下浓荫蔽日,甚是清爽。棚梁之上藤蔓四伸,绿叶丛中挂满鸡蛋果的果实,小的如鸡蛋,大的有拳头那么大。

  新学士种养专业合作社用地面积2018亩,以种植鸡蛋果、香蕉农产品为主,目前是我省规模最大的鸡蛋果种植基地,主要是销售生果。“只种植、出售鸡蛋果,收入依然有限,我们必须打造相应产业链。”合作社负责人蔡智谋说。为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近段时间正准备与饮料厂合作,计划将鸡蛋果初加工割浆储存,定期定量给饮料厂供应果浆,增加附加值。由于需要引进一些设备还欠缺部分资金,市、县各级妇联得知情况后,积极穿针引线,帮助合作社向上级争取扶持资金,使该合作社于近期获得了去年度女农民合作社中央财政扶持资金25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该社负责人介绍说:现有社员和合作农户216户,合作社种植和产品初加工用工多为女性,占总户数的60%以上。合作社还聘请种植和初加工技术专家3人,定期作专业技术辅导培训,使农妇们更好地掌握种果技术,增加产量。一陈姓女果农说:“通过技术培训,学到一系列的管理措施,自从加入到合作社,年收入有二万多元,比入社前增加收入近一万元。”

  种植鸡蛋果已经成了当地果农发家致富的一条新路子。几年来,鸡蛋果和香蕉年产量1400多吨,年产值700多万元,年利润100多万元。蔡智谋说:“扶持资金一到位将投入鸡蛋果深加工,让大家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位于海丰县黄羌镇下寨村委塘角自然村的海丰县新和金针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村民戴娘秀的积极带动下应运而生,社员共104人,带动种植农户256户,种植面积有300多亩,产地总面积达1000多亩。戴娘秀说:“办社几年来,社员年收入三万多元,比入社前增加收入近两万元。”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长期以来村民零星种植的金针菜总产量小,收成后销路成问题,专业合作社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组织形式。一社员说:“自从加入合作社,我们不愁销路了,而且是供不应求。”

  目前,合作社主要是销售金针菜干品,虽有经济效益,因金针菜收获的季节在夏秋季节,晒制金针菜需要充足日照,但夏秋季属雨季,天气变幻莫测,除了平时的田间生产沿用老办法外,加工时村民还得面对必须靠太阳吃饭的困局,采摘前怕太阳出来,摘回来却要盼着太阳越烈越好。为解决农民姐妹们的后顾之忧,该合作社计划把去年刚刚获得的中央财政扶持资金投入到车间的建设,扩大加工规模,提高效率,甩掉对老天的依赖,力争由此摘掉村民的穷帽子。

  在麦园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村民靠一个个小小荞头摆脱了贫困。陆丰市麦园种养专业合作社位于大安镇陆军村小安洋,沿着偏僻蜿蜒的村道一路行进,记者惊喜地发现这里连片种植荞头,并且安装有水肥一体化的喷洒系统。三四位在田间作业的农妇对记者说:“荞头的投资不大,种植技术也没那么讲究,更适合我们种植。”合作社的技术人员介绍:这里土地多属沙质壤土,疏松肥沃,水源充足,土壤条件、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合荞头的种植,而且荞头的病虫害较少,生长快效益高。

  提到荞头,很多人都吃过,但又不是很熟悉它。然而就是这样一种蔬菜,如今已经成了陆丰大安农民的致富法宝。合作社采取统一收购,主要销往广州、东莞等地,打破了过去“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局面。该合作社种植面积有1100多亩,年产值800多万,合作农民共400多户,社员119人,其中女社员73人,约占比例的61%。该社负责人说:“自从加入到合作社后,农妇们学到了种植技术,增加了她们的收入,且部分负责除草等劳力的女农民每月能领到2000多元的收入,给家庭减轻了负担。也有的学到技术后自己种植,合作社提供一个保底收购,保证产品的销售。”合作社向妇女提供优质荞头、种植管理技术,同时组织技术培训,继续将用扶持资金带领周边农妇增产增收。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