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清徐:水权到户 变浇地为浇庄稼
时间:2015-05-29 00:52:36来源:作者:方同

全县总人口34万人,农业人口26.05万人;

全县耕地面积43.6万亩,其中水浇地36.83万亩,占到总耕地面积的88.7%;

全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85.4立方米,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2.7%,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4%;

全县亩均耕地占有水资源量130.5立方米,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1.5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81%;

晒晒家底,就能清晰地知道,清徐水资源的底子很薄。有人说,21世纪是水的世纪,水资源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而随着清徐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用水满足度只有64.9%。作为全县用水大户的农业用水,一面是嗷嗷待哺的庄稼期盼着汩汩的流水,一面却是水资源不足的窘态。

如何破解农业生产的缺水困局?从2004年开始,清徐逐渐探索出了一条以初始水权分配为核心的节水之路。

A 水权初始分配农户浇地得计算着水量

续福娃,用水户编号444,水权面积7.09亩,水权总量1198.50立方米,折合成电量为799度5月13日,在清徐县徐沟镇高花村村委会,记者见到了蓝色的水权使用证,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一位村民的初始水权分配额度。

我们村是从2006年开始实行的水权分配。高花村村委会主任续俊强给记者讲述了之前的情况。村里原先是井水、河水双灌区,但90年代中期,潇河地面水断流后,就只能靠机井浇地。高花村全村有2247亩耕地,全部是水浇地,水越来越不够,机井也越打越深。续俊强说,天旱农忙的时候,为了让庄稼苗能喝口水,村民们起早贪黑地扎在地里,排队浇水,为了抢水,经常会发生打架事件。

2004年,清徐县开始实施初始水权分配,高花村是最早执行的村子之一。分配到村里的地下水总量是40万方,除了2万方用于生活和其他用水外,剩余的38万方用于浇地,每亩平均能分配到170方水。续俊强说,水权的分配和执行由村用水管理委员会负责,村民先花钱后消费。具体方式是,水权范围内的允许取水量折算成电量,村民们到用水管委会交费充值,可以一次购买,也可以分期购买。交的费节约下是自己的,能结转到下一年,但超过就得加价购买。如今,不仅用水秩序规范了,村民们交明白钱、用明白水,也有了节约用水的概念,更缓和了干群关系,因为干部管水也是清清白白的。

13日下午7时许,天色已经渐渐地暗下来了。高花村南头的一处大棚里,续福娃还在地里忙。这一亩多地只要一个多小时就浇完了。

当记者问及分配的1000多方水够用不,他挠挠头,说:有点不够用。我家的7亩多耕地种的都是蔬菜,是用水大户。超出就得多花钱去买,再不够就跟亲戚借,亲戚家种的是玉米,用不了那么多水。

2004年至今,清徐县192个行政村全部落实了初始水权分配,50个村实行了节约归己、超用加价的阶梯水价。2014年,全县农业灌溉地下水开采总量为3485万立方米,比10年前减少了2457万立方米。从2005年开始,该县地下水水位下降速度开始减缓,2007年实现止降回升,2014年地下水位与2004年相比回升了10.55米!

B 高标准节水灌溉浇地不再是大水漫灌

清徐县孟封镇小武村位于大运公路沿线,是该县大运万亩高标准节水园区的一部分。

14日下午,热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田间,一个一米多高的龙头正在不断地喷涌着水,水流顺着水渠,流进了不远处的大棚里。

大棚入口,村民王吉宁正在塑料桶里调配复合肥料。以前种的大田,用的全是硝铵等大肥料,现在根据蔬菜的需要,增加一些微量元素,可以说是绿色无污染种植。老王乐呵呵地说道。现在浇水方便了,水直接就送到地边上了。老王指着身后的大棚告诉记者,他种了一亩半蔬菜,不到两个小时就能浇完。十二三天就需要浇一回地,每次折合电费也就十来块钱,不贵!而这要回到几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老王告诉记者,以前浇一亩地就得三四个钟头,既浪费时间,又浪费水,还浪费钱。一个钟头就得十几块钱。以前是浇地,现在是浇庄稼。侯中喜是小武村村委会副主任,也是一位从事了二十多年农田水利建设的老把式。我们村种地不靠天、不靠河,就靠井,属于纯粹的井灌区,都是水浇地。老侯指着地垄中间的一个个整齐的水龙头告诉记者,村里浇地经历了土渠送水、防渗送水、低压管道送水到现如今的高标准节水灌溉。全村5284亩耕地全部达到节水型灌溉标准,共埋设了50000米输水管道,亩均输水管道为9.5米。最重要的是,出水口间距仅为25米,可以就近取水,很大程度地避免了跑冒滴漏现象。侯中喜说。现在用水量比大水漫灌的时候节省了很多,村民的节水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侯中喜对比了节水灌溉前后的变化:以前每年村里需要缴纳100万度电费,节水后,只需要缴纳5060万度电费,前年才用了40多万度电。

C 节水不算经济账更注重的是产品品质

清徐县日前果业专业合作社的300亩葡萄示范园位于马峪乡西马峪村。走进种植大棚里,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在蔓藤的绿叶间,一股淡淡的清香味沁人心脾。再有一个月,葡萄就能上市了。合作社理事长丁拖保告诉记者。

记者在绿叶掩映的葡萄藤上发现了一根根黑色的胶皮管,胶皮管上每隔一段就有一个米粒大小的孔,每隔一秒钟左右,就会有一滴水滴落向地面,滴答滴答不多一会功夫,地面上就形成了一个小土坑。示范园里全部采用的是滴灌法,省水、省工、还省肥料。丁拖保告诉记者,滴灌可以起到节约用水、集中施肥的作用,肥料也是通过滴灌管道渗入根系,能够减少杂草的生长,降低人工除草的费用。

在两株葡萄之间,他比划着告诉记者,葡萄根系在地下向四面八方伸展,每一滴水正好滴到中间,利用六边形原理,都能够渗透到葡萄根系上,滴灌可以渗入地下80厘米处,而以往的漫灌只能渗入地下2530厘米。葡萄根系充分吸收了水分,就能扎得更深,更具有抗旱性。

丁拖保介绍说,这套滴灌节水设备是2013年春天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共投入了数十万元。投入巨资在节水措施上,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成本?记者问道。至少需要七八年。丁拖保笑着回答:但是节水不能只算经济账,这套设备的使用,首先就是浇水及时,可以根据气候、温度等随时调整供水,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葡萄的品质。他表示,用滴管技术,葡萄根系充分吸收水分、营养,葡萄的品质自然也提升了,光产量就能提高10%15%。

在示范园区的一处门牌上,贴着丁拖保请人写的一副楹联:酸香甜缀满摇钱树,红绿紫凝成增寿丹。这里的葡萄已经成为全省唯一的绿色葡萄产品。记者 王小强

○链接

清徐县节水农业建设主要举措

1、2003年以来,清徐县制定了县域农业节水实施方案,并经县政府和县人大批准实施。还出台了《清徐县水资源初始配置方案》《清徐县用水定额指标》《清徐县水权交易市场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清徐县企业取用水管理实施办法》等相关法规、方案、文件。

2、为确保水资源使用量的计量准确,清徐县进行了大规模的用水计量控制监测体系建设。全县共安装用水计量控制器1668台,其中农业灌溉机井控制设备1298台,实现了对地下水的计量和控制。

节水在三晋请您来参与

节水在三晋大型系列宣传活动正在进行节水知识竞赛和我的节水故事征文两项子活动。您可以登录jieshui.sxqss.com.cn了解节水相关知识并参与这两项活动,活动获奖者均会获赠丰厚奖品。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