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市土地流转资源优化配置,村民既是劳动者又是投资者
5月21日,小满时节,河东大地生机勃勃。在永济市城西街道太宁村沃华公司优质大葱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在给大葱喷药、锄草,这些大葱再过个把月就可以上市。
地自己没种,收入却比以前还要多,在自家门口打工,放心。60岁的展小朝说。他把自家的4亩地流转给了沃华公司,是太宁村最早把土地流转出去的村民之一,也是最早的受益者之一。他掰着手指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种植小麦玉米,除去种子、肥料、灌溉等成本,4亩地一年下来能收入3000余元。现在把土地流转给企业后,每亩可收入420元的租金,同时还可优先来企业打工,每天工资收入50120元不等,仅去年就赚了1.2万元。
太宁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种植村,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豆类等作物,过去农民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投工不少收入不多。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村里大多数农民放弃耕种,外出打工或者经商,村里劳动力越来越少,有的土地没有人种直至撂荒。2013年8月份,通过政府的牵线搭桥,山东沃华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投资目光瞄准了太宁村,公司采取土地集合、劳动力集中、经营集约的土地流转方式,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将该村430亩土地作为大葱种植基地规模经营。
山东沃华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现代农业科技型股份制企业,主要从事研发、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和出口以葱姜蒜为主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系列产品。管军是沃华科技公司的一名负责人,他说:之所以选择太宁村作为我们的种植基地,原因很多,首先这里的村民对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土地连片,容易规模化发展,土质适合种植大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交通便利。目前,我们已在太宁村投入了420余万元建设优质大葱种植基地,同时还解决了任阳等周边村35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
土地流转后,村民变身劳动者和投资者的双重身份,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土地资源作为市场经济生产要素流动、优化配置的活力。仅去年,太宁村流转土地村民人均增收7000元。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