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高山云雾茶叶专业合作社,于2011年5月正式注册成立。加入合作社茶农754户,2573人拥有以茶叶为主的土地面积6407亩。通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被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等九部委认定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15年3月11日,我社荣幸地领取到湖北省第一本《土地流转经营权证》,与农业银行签订了1000万“流转贷”合同,在全省率先开启了“土地流转2.0”模式,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组建合作社,使茶产业“活起来”
土地承包到户经营以后,农民种粮、种茶、种花、种果,长时间就没有一个主导产业。上世纪九十年代,乡政府提出“稳麻攻茶”战略,引导全乡农户种植天麻和茶叶。尽管广大农户有了发展方向,但却依然是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种植无技术,销售无出路,种出来的茶叶不是没有人收就是压级压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土地入股,股份合作的方式,动员组织磨坪、秀水坪等几个村,通过村民代表会举手表决,把社员二轮延包的土地以6000元/亩作价入股,入股后的土地实行三权分离,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承包权归农户,经营权归合作社。合作社制定了规划改造、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农资配送、采摘标准、收购加工和品牌营销“七统一”的管理服务内容,创建和完善了一本完整的基础台账、一个完备的成员账户,一份详实的社员手册,让社员对合作社运行情况一目了然。
二、创利为民,让百姓腰包“鼓起来”
一是在合作社运行过程中,我们分设6个鲜叶收购点,尽可能方便社员就近采茶卖茶,同时我们还坚持现金收购,坚决不给社员打白条;社员的收入随之大幅增加,蛟龙寺村社员向新春5亩多茶园总收入由前两年的8000多元猛增到2万多元,平均每亩鲜叶收入达到4000元,广大社员亲身体会到:有了合作社就有了靠山。合作社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本社社员收入,同时也带动了全乡农民种茶的积极性,激活了下堡坪乡的茶产业。
二是就业薪金、股金“一个都不能少”。为促进社员多元化增收,我们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的初制加工厂和投资1000多万元改造4800亩茶园基地的人工基本由社员承担,我们把其中任务较轻的交给村里中老年劳动力干,全村350多个中老年人人平增收5000多元。茶叶综合服务公司的茶园服务也全部聘用社员进行,每年安排出工超过8000多工日,支付薪酬200万元。
三是为积极推广先进采摘设备,发展现代农业,2014年我们组织了一场大型机采、手采劳动技能竞赛及茶园管理培训活动,指导茶农由原来传统的手工采摘走向机械采摘,比赛结果是:机采冠军10分钟采茶148斤,手采冠军10分钟采茶4.4斤,机采数量是手采的33倍,彻底激发了社员使用先进设备的信心,当年两个茶厂共收购鲜叶610万斤,支付社员的鲜叶款2300多万元。据蛟龙寺村委会统计,收入突破万元的社员,已由2012年的2户猛增到2014年的574户,去年就蛟龙寺一个村,就有75户村民“拆土房,建新房”。
三、三大跨越,让茶叶产业“富起来”
近年来,合作社积极争取农业、国土、水利、发改、林业、交通等项目,并以财政补助资金做引导,以合作社部分资金做配套,通过法人对项目进行有机整合,充分调动和发挥社员的积极性,让社员自发地投工投劳,始终坚持“用最少的钱,建最好的基地”。
一是推动基地建设大跨越。我们围绕“国家级优质绿茶出口基地”建设,捆绑项目、整合资金,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茶园改造、国土资源低丘岗改造、横溪河蛟龙寺段水利建设、人字河环形路和茶厂周围民居立面改造等项目,着力打造“高标准生态农业观光茶园”。兴建河堤4200米,修建人行道9023.86米,机耕道8900.7米,铺设“U”型渠13642米,改造土坯房120栋,刷黑环形路3公里,修建抗旱防灾指挥塔一座。通过项目建设,我们把原来种什么砍什么,什么都发展不起来的蛟龙寺,由过去“垃圾靠风刮,臭气靠蒸发”的原始村庄,变成了如今“蓝天白墙民居,绿地碧水人家”人间仙境般的靓丽村庄,2014年接待慕名而来的客人1万多人。
二是推动茶园管理大跨越。合作社按照机剪机采的标准,完成全乡茶园园相整理3.6万余亩,整理后茶园修剪、采摘全部实现机械化腾出来的大量人工再打零工挣钱,有力减轻了劳茶矛盾。
三是推动组织建设大跨越。2014年3月26日,合作社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茶产业合作社第一届委员会。合作社党委成立后,蛟龙寺、十八湾、磨坪三个村级党组织在茶产业发展、业务培训方面接受合作社党委的指导与管理。茶产业党委成立半年来,先后带动三个村委的社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茶叶机械化采摘培训和一次大型劳动技能竞赛,共发放奖品——生物有机肥300余包,社员管茶采茶的积极性日益高涨,茶产业党委也因此得到了各村社员的大力拥护。
下一步,我们将以“围绕生态做产业,发展产业富茶农”为目标,发挥好合作社茶产业党委的作用。挖掘茶乡特色,完善产业链条,打好观光农业牌。使茶区变景区,茶资源变旅游资源。把“吃、住、行、游、购、娱”融为一体,开发茶园农家乐,让客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让茶产业成为快乐的农业,要把中国民间故事之乡下堡坪打扮的更加漂亮,实现农企共赢,要让全体社员共享合作社发展红利,真正实现“以茶建房,以茶买车,以茶兴家,以茶建设自己美好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