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供需信息
湖北省房县嘉禾农业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发展成效明显
时间:2015-04-21 02:26:15来源:作者:张海

  2014年对嘉禾合作社来说是一个希望之年、是一个坚守之年。
  国家关于鼓励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决定,吹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第二次土地革命的号角,为三农发展指明了方向,预示着合作社即将迎来发展的春天,让每一个合作社对未来都充满信心和希望。但是嘉禾农业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从事的粮油产业是传统的农业项目,这一产业正处在转型和调整时期,面临着种植成本上升、自然灾害多发、进口冲击严重、政策性库存出库难等多重压力,粮油加工经营举步维艰。
在这种复杂形势下,合作社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农业、财政等部门的支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线,加强各个方面的建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真理:“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全年新基地面积400亩;收购加工稻谷 1156 万斤,其中社内 653 万斤,占比 56.5 %;实现销售收入 1614 万元,利润29.5 万元,税收 7 万元;社员入资分红 17.6 万元,交易返还 11.5 万元;社员人均收入 9850 元,比未入社农民平均水平高 41 %。主要成效如下: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利用好国家重视对合作社人员培训的政策,不放过任何能够参加的培训的机会,分别选派2名年轻管理人员参加农业部第1季度在武汉星光村举办的短训班的学习。第3季度,理事长又参加了国家在青岛举行的全国第2届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大会。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开阔了眼界,厘清了合作社的发展方向,明白了合作社在新一轮土地改革大潮中的定位和责任,为制定以后的发展战略打下了基础。在日常工作中,放手让年轻人挑重担,磨炼他们的意志,引导他们树立责任担当意识,教育他们献身合作社事业,努力打造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技能全面的合作社人才队伍。
  二、加强示范基地建设。2014年合作社基地发展到3块,一是巩固原有的绿色大米基地;二是依靠农业局帮助在门古镇秦口和马家河村新建优质糯米基地350亩,在万峪乡小坪村新建特色大米冷水红试验基地50亩,三块基地合作社均按合同约定履行了收购义务,做到让当地政府满意、让社员满意,新产品上市后让消费者满意。基地虽然面积小,年景差,经济效益不明显,但合作社还是有以下几点收获:1、对合作模式进行了有效探索。2、通过严格履约,合作社获得了好口碑。3、让消费者接触和品尝到本社的新产品,为来年扩大基地面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累经验。
  三、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合作社成立以后,一直视质量如生命,“嘉禾大米”以其天然绿色、严格把关、合理加工、天天新鲜4大特点深入人心。自2013年开始,我们开始推行标准化种植,于2014年初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嘉禾大米的知名度进一步得到提高,产品销售区域从房县和两竹发展到神农架松柏、木鱼旅游区以及安康、白河等地,十堰有几家餐饮企业认准食用嘉禾大米。在外地的房县籍人士还将嘉禾大米带往北京、香港作为礼品送给上司和亲友。2014年初,冷水红种植协议签订后,合作社即着手申请注册“高山冷水红”商标,目前已被国家商标总局受理。在准备新上麻油生产项目之前,我们已经注册了自己的食用油商标“锅先锋”,目前已进入公示阶段。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解决合作社融资难和仓库少的问题,合作社通过艰苦努力,取得了土地使用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筹资200万元,在10月份启动了综合楼建设项目。项目建成以后,可增加仓库面积1500平方米、库容2500吨。除收购社员生产的稻谷外,还可开展其他大宗品种和杂粮收购,为社员提供更大便利,并做到分新陈、分品种、分批次单独存放,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合作社的盈利能力,增加社员收入。同时,可以为合作社提供75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改善办公条件,为社员提供更好的休息和会议场所。另外,综合楼建成以后,可以实现生产、办公、生活区分开,大大改善场区环境,促进安全生产,提升合作社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能力。
  五、坚持规范化建设。合作社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始终坚持服务社员的宗旨,一直把社员的疾苦放在心上,2014年先后为八名社员提供过近20万元的临时性资金支持。其中有一名社员儿子在车祸中受伤,时值收购旺季,合作社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毅然借款5万元供其急用。合作社将服务向种植大户倾斜,向他们提供良种、技术支持,免费为大户运输产品达620吨,为他们节省费用25000多元。合作社除向社员提供物质帮助外,还尽力为社员提供信息、传递信心。近年,稻谷收购价一直下滑,春播之际其他收购主体多次联系该社准备共同下调收购价格,但合作社坚持不降价,宁可不盈利,也要保护社员的种粮积极性。因为年景不好,稻谷减产严重,很多稻农反映价格低,不赚钱。年底进入销售旺季之际,合作社主动提高收购价格并在电视台发布信息,向社员和广大稻农传递信心,利用旺季提价冲抵社员因灾受到的损失。合作社工作多次受到县、市经管局和当地农业、财政部门的好评,2014年成功入选国家级示范社。
  回顾合作社6年的成长历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很多不足,最突出表现在农资供应和技术服务跟不上,基地标准低,面积小;服务意识不够,存在畏难情绪。下一步,将通过努力建设核心试验基地,积累技术和管理经验,体会和了解社员的实际需求,通过合作社集体的力量,切实为社员解决产前农资供应,产中技术指导,产后清理、烘干、运输、储存等困难,把合作社打造成能够促进和带动我县稻米产业振兴和发展的骨干力量。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